夜
凉
露
白
风
清
庭
户
凉
,
老
人
先
著
夹
衣
裳
。
舞
腰
歌
袖
抛
何
处
,
唯
对
无
弦
琴
一
张
。
写景抒情
秋节写景
老人生活
译文
第一句“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著夹衣裳。”的译文是:在庭院里,当露水开始变白、风中带着清凉时,老人感到有些凉意,于是先穿上了夹衣裳。
第二句“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的译文是:她曾经的舞姿和歌声都已不知抛到哪里去了,如今只能面对着一把没有琴弦的琴独自度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晚景象,气氛宁静而清凉。开篇“露白风清庭户凉”四字,生动地勾勒出一片凉爽宜人的环境,露水浸湿了庭院,每个角落都透露出清晨的凉意。紧接着,“老人先著夹衣裳”显示出诗人对老年生活细腻体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温度的感受变得更加敏感,即使在秋夜,老人也会提前穿上夹衣以保持温暖,这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适应,也反映了老年生活的孤独和温暖的渴望。“舞腰歌袖抛何处”一句,则是一种想象和追忆。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那些充满激情的舞蹈、歌唱和挥洒,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已不再。这里,“何处”两字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怀旧。最后,“唯对无弦琴一张”深化了这种怀旧之情。无弦的琴象征着艺术创造力的衰退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缺失。诗人独自面对这无声的琴,心中的寂寞与孤独达到了顶点。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凉爽气氛的描写,以及老人穿衣、往日欢乐的回忆和无弦琴的凄凉,勾画出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孤寂图景。诗中的每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未沮丧,而是被包裹在一层深沉而宁静的氛围之中,显得格外令人沉思。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次儿辈戏商卿设醴韵二首(其二)
宋·陈造
将命长须脚未移,联翩客马已来齐。菊花旋采浮云液,罗幕宽围护麝脐。醉里有诗皆虎凤,区中无物不虫鸡。主宾等是龙津客,未分金鳞卧瓮齑。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卧疾
唐·白居易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秋兴四首(其一)
宋末元初·方一夔
坐卧足清幽,何须定远侯。一檐霜竹月,四壁夜虫秋。酒不推辞醉,诗能断送愁。可怜江令老,万里返南州。
中秋帖子词七叠前韵(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世界三千放大光,桂宵摛藻字应香。应潮为忆吴江浦,二釜能不足筥匡。
香山闲咏(其四)
清·姚启圣
地居天末海滨东,况复迁离盗贼充。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寒猿泣月移高树,宿鸟惊云过别丛。莫问当年关切意,只今凭眺有余恫。
秋夜
清末近现代初·费墨娟
池边杨柳碧婆娑,渐觉轻寒透薄罗。依枕梦回虫语乱,卷帘风定月阴多。香销炉冷更初转,夜静秋高雁乍过。好景教人眠未得,新诗写就且长哦。
祖心和尚无傲将军久滞京浙作此寄之
明·罗宾王
笑别成沧海,怜君复浪游。几年京口雨,长夜白门秋。疲马将人老,寒关共月愁。华亭有归鹤,遗泪不堪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