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山
半
江
涌
出
金
山
寺
,
一
簇
楼
台
两
岸
船
。
月
转
中
宵
为
白
昼
,
水
吞
平
地
作
青
天
。
塔
铃
自
触
微
风
语
,
滩
石
长
磨
细
浪
圆
。
龙
化
老
人
来
听
法
,
手
持
珠
献
不
论
钱
。
写景
山水
咏物
赞美
季节
夏天
写水
情感
怀古
译文
半江显现着金山寺的景象,两岸的船只围绕着簇拥的楼台。
月亮在午夜时分转动,仿佛将黑夜变为白昼;水面扩展至平地,犹如把地面变作青天。
塔上的风铃因微风摇动发出声响,滩边的石头长久地被细浪打磨得圆润。
龙化老人前来听法,他手中拿着珠子献上,不问金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江边的静谧与神秘。首句“半江涌出金山寺”,以“涌”字生动地描绘了江水与金山寺的交融之景,仿佛整个金山寺从江面升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一簇楼台两岸船”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将金山寺的建筑与江面上的船只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月转中宵为白昼”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使得夜晚如同白昼一般,展现出月色的神奇魅力。而“水吞平地作青天”则以“吞”字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浩瀚与深远,仿佛江水直接与天空相连,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描写,如“塔铃自触微风语,滩石长磨细浪圆”,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情感,塔铃随风轻响,滩石与细浪相互摩擦,这些声音构成了夜晚金山寺的独特乐章。最后,“龙化老人来听法,手持珠献不论钱”一句,不仅增添了神话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与尊重,以及对佛法的虔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文精神,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梵琦
123首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