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庐山
秋天
动物
白猿
送别
哲理
山水
赞美
名胜
庐山
抒情

译文

在简寂观中,有甜味的竹笋和咸的酸菜。
庐山的真面目清晰可见,但穿着僧衣的修行者却特别容易被迷惑。
秋天来临,树叶变黄纷纷落下,夜晚深处,山峰上白猿啼叫。
如果参禅只是为了追求玄妙的境界,那么还要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就像越过十万流沙去更西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与僧侣修行的境遇,充满了禅意与哲思。首联“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以简寂观和归宗寺的饮食为引,暗示修行之路的甘苦自知,甜苦并存。接着“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两句,庐山的面貌清晰可见,而僧人的心性却在迷雾之中,形成一种对比,引人深思。“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描绘了庐山秋季的景象,落叶与猿啼,既是自然界的变迁,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蕴含着生命的无常与禅宗的空寂思想。“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则表达了对禅学追求的深刻理解,指出真正的禅悟并非外在的追寻,而是内心的领悟,即便是遍寻十万流沙,也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只有在内心深处才能找到禅的真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庐山的自然景观与僧侣的修行经历,探讨了禅宗的智慧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梵琦

123首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