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耳
门
即
事
(
其
八
)
南
从
虎
尾
北
鸡
笼
,
建
邑
当
年
议
颇
同
。
地
逼
诸
番
宜
扼
吭
,
址
因
故
镇
更
称
雄
。
天
心
悔
祸
民
更
始
,
帝
德
昭
明
日
在
东
。
寄
语
王
官
好
著
意
,
无
忘
前
事
旷
天
工
。
地点
鹿耳门
怀古
抒情
赞美
秋节
历史事件
场景
译文
译文:从南方的虎尾(地名)到北方的鸡笼(地名),当年修建这座城市的时候,决策与许多地方的讨论相类似。
译文:地理位置紧邻外族地区,应该扼守咽喉要地,因为这里是旧镇的遗址,更加称雄于地方。
译文:天意启示(对于某事)悔过能引起百姓(改变和更生),帝王的仁德如日光般照耀着东方。
译文:给在位的官员们留言建议,请多加留意,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和遗留下来的技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鹿耳门的历史变迁与地理战略意义,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首句“南从虎尾北鸡笼”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鹿耳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如同连接南北方的桥梁。接着,“建邑当年议颇同”,点明了此处曾是重要的聚落,当年的决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地逼诸番宜扼吭”强调了鹿耳门在地理上控制周边少数民族的重要性,犹如咽喉要道,具有战略价值。“址因故镇更称雄”,进一步说明了由于历史上的重要城镇在此,鹿耳门的地位更加突出。“天心悔祸民更始,帝德昭明日在东”,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与改正,以及对未来光明前景的期待,象征着国家治理的智慧与进步。“寄语王官好著意,无忘前事旷天工”,最后两句是对当权者提出恳切的建议,希望他们能铭记历史教训,谨慎行事,为国家和人民谋取长远福祉。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鹿耳门的地理与历史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哲学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六安万寿宫许真君殿联
清·蔡希邠
百尺拥奔硐,每看气吐丹虹,地底疑通仙井水;一家飞拔宅,为想神游碧汉,天边常起故山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