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福
寺
听
经
猿
去
已
多
时
,
梧
竹
风
标
入
梦
思
。
暗
粉
尚
留
多
宝
塔
,
长
廊
空
见
舍
田
碑
。
石
池
雨
过
添
新
水
,
老
柏
年
深
换
旧
枝
。
闻
道
灵
源
高
阁
上
,
至
今
人
诵
小
山
诗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秋天
写雨
山
寺庙
名胜
读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资福寺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首联“听经猿去已多时,梧竹风标入梦思”,以“听经猿”开篇,暗示了寺庙的宁静氛围和历史的悠远。随着时间的流逝,猿声渐远,留下的是梧桐与翠竹在微风中的轻摇,仿佛它们的风姿也融入了诗人的梦境,引发深思。颔联“暗粉尚留多宝塔,长廊空见舍田碑”,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建筑与历史痕迹。多宝塔上的暗粉色彩依旧,虽历经岁月洗礼,但那份庄严与神秘依然留存;长廊中,舍田碑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空寂之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颈联“石池雨过添新水,老柏年深换旧枝”,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雨水过后,石池中增添了清新的水流,老柏树在岁月的更迭中更换着枝叶,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尾联“闻道灵源高阁上,至今人诵小山诗”,则将思绪引向更高远之处。传说中,高阁之上有灵源之水,至今仍有人在此诵读着小山(指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与精神追求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资福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题方仙翁点易图
宋·陆宗亮
云锁瑶扉童未起,树摇凉露鹤初还。曲肱道士清溪水,心在羲皇未画前。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