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卧
野
卧
任
迟
晏
,
窗
凉
清
睡
残
。
林
虚
云
影
动
,
石
没
水
容
宽
。
微
露
幽
花
湿
,
轻
风
小
蝶
寒
。
夜
来
萱
草
发
,
徙
倚
碧
阑
看
。
写景
山水
抒情
写花
萱草
动物
小蝶
秋节
清夏
译文
1、(我)躺在野外任凭时间推移至迟暮或清晨,窗外的凉意让我清睡至残夜。
2、林间空隙中,云影在移动;石头沉入水中,水面显得更加宽阔。
3、细微的露珠湿润了幽深的花朵,轻风吹过,小蝶感受到阵阵寒意。
4、夜间,萱草绽放出它的花朵,我(在这里)独自徘徊倚靠着绿色的栏杆欣赏这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野外休息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首句“野卧任迟晏”点明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不拘于时间的约束,展现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接着,“窗凉清睡残”一句,通过窗户透进的凉意,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午后的休息中醒来,感受到一丝清凉,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林虚云影动,石没水容宽”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林间云影飘动的动态美和水面宽阔的静态美,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广阔。云影的流动与水面的平静形成对比,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微露幽花湿,轻风小蝶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微露的花朵在湿润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娇嫩,而轻风中的小蝶似乎感受到了寒冷,这一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最后,“夜来萱草发,徙倚碧阑看”两句,以萱草的生长作为夜晚的结束,白天的开始,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诗人站在碧绿的栏杆旁,观察着这一切的变化,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外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