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晚
天
时
人
事
催
寒
景
,
坐
啸
行
吟
到
夕
晖
。
锦
树
高
原
去
鸟
疾
,
苍
苔
小
径
行
人
稀
。
牧
儿
谷
口
驱
牛
入
,
猎
伴
沙
头
得
雁
归
。
双
户
畏
人
时
独
掩
,
寸
心
回
首
愿
多
违
。
写景抒情
秋天篇
田园
动物观察
情感
思乡情感
赏析
这首《村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人王廷陈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首联“天时人事催寒景,坐啸行吟到夕晖”点明了时间与情境,天色已晚,寒意渐浓,诗人或坐或行,沉浸在这份静谧之中,直到夕阳西下。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颔联“锦树高原去鸟疾,苍苔小径行人稀”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空旷与宁静。高原上的树木如同锦绣般美丽,飞鸟快速掠过,留下一道道轻盈的身影;小径上长满了苍苔,行人稀少,更显出这份宁静的纯粹与孤独。颈联“牧儿谷口驱牛入,猎伴沙头得雁归”则转向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牧童在山谷口赶着牛群归来,猎人们在沙滩边收获了大雁,这些平凡的劳作与收获,构成了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希望。尾联“双户畏人时独掩,寸心回首愿多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样的宁静时刻,人们或许会感到孤独,门扉在夜晚独自关闭,心中却有着难以实现的愿望。这既是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整体而言,《村晚》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与哲思。
猜您喜欢
独坐
明·张元凯
孤亭散玄草,独坐对青樽。啼鸟留在径,落花飞出门。
蝶恋花·六月词再用前韵八首(其六)
清·陈维崧
六月荆南蝉早沸。做暝连阴,夏已赊秋意。莫谓晚凉饶爽致,田禾最怕床头被。长日经营无好计。枕上诗成,记又无头尾。且拾厨中青鸭子,糊他一盏萤灯戏。
秋兴
清·袁绶
离怀何处放,吟眺晚风前。凉月淡无色,秋花瘦可怜。碧云千里合,锦字几人传。漫挹浮丘袖,閒身不羡仙。
晨起
宋·陆游
天公择地养衰残,著向桑村麦野间。晓色入帘初滉漾,幽禽窥户已间关。酒徒散去稀中圣,诗思衰来愧小山。一炷沉烟北窗底,曲肱卧看不胜闲。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唐·孟郊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郢唱一声发,吴花千片春。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北窗竹石
唐·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小巷
宋·舒邦佐
萧条一径微,来往觉人稀。忽听邻家闹,欢寻稚子归。卷书真是懒,添火且相依。强起扶行处,斜阳正满扉。
西山避乱三首(其三)
金·王元粹
青青道边麦,知是谁家田。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平生苦沦薄,对此增慨然。甲兵暗宇宙,谁能安一廛。愁忧无从诉,仰面视苍天。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