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江
南
·
寄
东
皋
冒
巢
民
先
生
并
一
二
旧
游
十
首
(
其
一
)
如
皋
忆
,
最
忆
小
三
吾
。
隔
水
红
墙
春
冉
冉
,
拍
波
绿
箬
雨
苏
苏
。
隐
几
一
愁
无
。
怀旧抒情
山水田园
春日写景
情感思乡
地点如皋
写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如皋的回忆,尤其是对小三吾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隔水的红墙在春日里缓缓绽放生机,拍打着水面的绿箬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新。整个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宁静,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此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荷叶杯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自昔池亭多宴。云散。谁是最知音。玉箫词侣两无寻。烟水梦中深。除是旧游能说。风月。零落在天涯。也应憔悴似伊家。相望更堪嗟。
舟经甘滩旧隐
明末清初·何巩道
十年避迹此求安,今日秋山海上看。舟路不停寒树色,客心犹恋旧渔竿。人当渐老愁先易,地是曾游别更难。莫笑雁声南北入,此身常带远游冠。
撰吴缄三年伯家传有感即赠达璋同年
清末近现代初·曹家达
不堪尘事感沧桑,华表归来睨旧乡。我愧陆机陈世德,先人墓草九秋霜。
摸鱼儿(其一)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宋·柴望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
喜公择之归兼怀子崧三首(其一)
宋·赵蕃
曾因避仇去,竟作倦游归。梅蕊经青眼,缁尘染素衣。湖山新有得,岁月旧成非。小定能来否,柴关夜启扉。
满庭芳(其七)和王冲之西城郊行
宋·王之道
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清明初过,门巷霭晴烟。柳外池塘绿遍,溪流细、终日溅溅。东风软,谁家儿女,墙里送秋千。花前。从醉倒,吾当尽量,君盍忘年。纵杯盘草草,随分开.....
和广德鲍宫使寄诗
宋·虞俦
当年书剑走风尘,倾盖桃花一笑春。别去交情浑似旧,向来时事几番新。诗坛雄健看前辈,官路低回愧此身。珍重烦公问消息,双溪烟雨政垂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