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南
曲
三
首
(
其
一
)
春
风
一
夜
吹
江
色
,
千
里
细
烟
生
乱
碧
。
草
芽
纤
细
遍
金
陵
,
古
石
苔
荒
江
令
宅
。
写景
春天
山水
草芽
古石苔荒
地点
金陵
江南风情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冯班的《江南曲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春江烟景图。首句“春风一夜吹江色”,以春风的温柔力量唤醒了江面的生机,暗示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千里细烟生乱碧"进一步渲染了江面上轻盈的水汽与碧绿的波光,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草芽纤细遍金陵”聚焦到地面,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天草木初生的景象,草芽虽小却充满活力,遍布整个金陵城,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最后一句“古石苔荒江令宅”,则引入了历史的沧桑感,古老的石头和荒芜的江令宅院与新生的春草形成对比,寓言般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主题。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春天的景色与历史遗迹相结合,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岁月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人生无常的独特感悟。
冯班
34首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题郑节之丹崖卷
明·顾清
谷口清风不可攀,丹崖千仞白云间。人来欲问长生诀,瑶草春风尽日閒。
藻鉴堂得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昆明春水潋烟光,沿泛因之藻鉴堂。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羲经趣寄对时茂,楚颂词多称物芳。若傍竹林寻晋逸,山公启事缅怀长。
过张子英閒止斋阅法书名画
明·袁华
步出甘泉坊,始得閒止斋。虽迫市中杂,颇惬静者怀。阅架发古秘,展玩心所谐。方忻昼晷永,适际风日佳。疏花鄂韡韡,好鸟鸣喈喈。回策古城隅,丛祠临水涯。乔木暝烟合,遥峰夕岚霾。寤.....
同周岐麓台长泛西湖遂宿藕花居
明·包节
湖畔乍逢骢马使,沙行同入鹭鸥群。六桥水抱珠林月,两竺峰盘宝界云。岸柳藏莺侵坐密,园花隐麝隔溪分。况同佛院移莲榻,共息尘机理贝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