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山
草
堂
四
首
为
刘
大
司
马
作
(
其
三
)
岳
降
不
偶
然
,
天
将
辅
有
道
。
廊
庙
逼
台
斗
,
谁
当
致
身
早
。
我
公
立
四
朝
,
事
业
多
远
抱
。
心
增
许
国
壮
,
鬓
为
忧
时
槁
。
兹
维
大
司
马
,
名
位
列
师
保
。
特
受
先
帝
知
,
圣
治
回
熙
皞
。
风
云
非
偶
逢
,
日
月
有
新
造
。
用
舍
定
由
己
,
决
归
非
草
草
。
林
下
见
一
人
,
雒
中
配
诸
老
。
往
事
宁
复
论
,
清
风
播
穹
昊
。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山
节气
写四朝人物
历史词
忧民
哲理性词
自然山水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孟春的《东山草堂四首为刘大司马作(其三)》表达了对刘大司马的赞誉和对其政治生涯的深刻观察。诗中首先强调了刘大司马的任命并非偶然,而是天意所归,暗示他具有高尚品德和领导才能。接着描述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但并未因此忘却国家大事和个人责任,他的心系社稷,使他头发斑白。诗中提到刘大司马作为“大司马”和“师保”,体现了他的重要职位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诗人赞扬了刘大司马在先帝圣明治理下的贡献,并指出他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个人能力和时机的结合。最后,诗人以“林下见一人,雒中配诸老”描绘了刘大司马的德高望重,与前辈并列,而他的事迹和清风将永远流传。整首诗通过赞美刘大司马的忠诚与才干,展现了对贤能官员的敬仰,以及对公正用人之道的肯定,体现了明朝士人对国家栋梁的期待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猜您喜欢
岘山
清·袁枚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玉山佳处赋得山中好长日
元·陆仁
山中好长日,流景丽蓬瀛。池台带兰薄,水色上帘旌。兴言春再交,嘉鸟相和鸣。木桃源上芳,洵美粲条英。延念顾长康,散息志虑清。岂不怀爵服,驰逐正营营。驰逐非所慕,高情谅难并。
寄解性存
宋·刘黻
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茉莉轩二首(其二)
明·王佐(汝学)
相逢莫说绍兴年,每为先生一抚然。国是到头成底事,奸非开路逐忠贤。忍同刘豫三分国,卖却唐尧半壁天。杰阁格天今草莽,乾坤犹罩小茅轩。
祝英台近·生日后二日作
清·杨玉衔
涧霞红,岩雨翠,消息又春暮。多病文园,饯春已无句。剧怜短鬓萧疏,今朝寒食,独搔首、云山深处。为诉。安仁正赋闲居,犹恐燕莺妒。绮语妨禅,哀时又何补。遥遥华胄元亭恨,终少高阳.....
游茅山
明·钟惺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始悟洞壑迹,祗是真仙蜕。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春日即事二首(其一)
明·刘崧
重门高键拥层基,古柏高槐荫近墀。瘦马来衔庭下草,乳鸦争夺树头枝。边城讼牒投何简,公府邮书报不迟。饱食频年无补报,春风消得鬓成丝。
次韵酬曾汝泉秀才(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斫地谁怜偪仄吟,瑶华远贲翠微岑。遥情似击渐离筑,古调真成叔夜琴。家国抚膺同洒泪,风尘回首几伤心。祗应共抱忧时愤,敲遍铜壶感不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