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物
闺怨
情感
春日写景
睡眠
钩链写物

赏析

这首《浣溪沙·咏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精致的闺房图景。开篇“绣幕低笼白玉床”,绣制精美的帷幔低垂,覆盖着如白玉般的床榻,营造出一种华贵而幽静的氛围。接下来,“流苏袅袅睡鸳鸯”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流苏比作正在熟睡的鸳鸯,生动地展现了帷幔随风轻轻摇曳的情态,同时也暗示了床上人物的安详与和谐。“莫教轻揭放馀香”则表达了对这份宁静与香气的珍惜,提醒不要轻易揭开帷幔,以免散去那令人沉醉的余香。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呵护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梦引春风羞日影,魂销浓雨怯灯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春风似乎也羞于直视日影,而浓密的雨滴则害怕灯光的照射,这些意象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相联系,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和情感的复杂性。最后,“软金钩响恼檀郎”以轻快的语气收尾,金钩的声响似乎在责怪檀郎(这里指男性伴侣)的打扰,既带有一丝嗔怪,又充满了温馨与亲密,完美地结束了整个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甜蜜而又略带娇嗔的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女子闺房中的静谧与浪漫,以及与伴侣之间微妙而深情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汪懋麟

182首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玉簪
元·刘因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闺人赠远五首(其五)
唐·王涯
洞房今夜月,如练复如霜。为照离人恨,亭亭到晓光。
孤鸾
明·林章
为谁抛撇,似海燕初分,林莺乍别。回首天涯,满目云山愁绝。东风不怜春色,把一枝、杨花吹折。直恁粘烟带雨,更盈盈似雪。奈梦儿、相隔恨难说。想昨夜孤衾,今朝双颊。比这青衫上,有.....
听曲篇
明·张元凯
绿窗窈窕通明月,朱弦奏罢何疏越。燕姬艳舞方具陈,郑女清歌相对发。玲珑宛转绕翠屏,梁尘飒飒花冥冥。师传翻使惊恊律,心妙直欲追秦青。已听泠然振林木,复闻馀响流空谷。将无哀乐动.....
蓦山溪(其二)
宋·晁端礼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从来风韵,潇洒不.....
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一)
唐·李白
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