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送别
友情
情感
自然情感
思乡
念远
景色
描述城市
怀旧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诗人通过对过去宴会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孤独感。“綵服趋庭训”一句,设置了一种闲适的氛围,"分交载酒过"则透露出宴会时的欢乐与无忧。然而这种快乐并未持续,“芸香名早著”,这里的“芸香”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花卉或事物,它们的名字早已为人所知,但却也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渺茫。"蓬转事仍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怀念。"苦战知机息"可能暗示了一种内心的挣扎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而"穷愁奈别何"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最后两句“云霄莫相待,年鬓已蹉跎”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这里的"云霄"象征着远离和超然,而"莫相待"则表明了友人的不再相伴;"年鬓已蹉跎"则是对自己年龄增长、头发斑白的一种无奈认同,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内心孤独与怀旧交织的人生境遇。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得续桥社长书寄赠(其一)
明·余继登
相离当岁晚,相忆又秋初。闻雁悲游宦,怀人念索居。客情无复道,清兴近何如。自是嵇康懒,年来音信疏。
寄陈彦山
宋·王铚
送君忆昔入鳌山,愁折江梅踏雪还。别后重添十年老,静中犹借半生閒。文章千古心空在,书史三冬手自删。岁晚山中有琪树,伤心何日得同攀。
寄仲坚汉臣二子
金末元初·段克己
经春日日卧空庐,门巷萧条长者车。一卷时看王湛《易》,数行慵寄子公书。风光少得如人意,颜面从教与世疏。闻健不来花下醉,明年花发定何如。
留别王教谕士敬(其一)
明·李昌祺
汴省分携又四年,他乡一见倍堪怜。白头纳禄惭予晚,绛帐横经羡子贤。灯影飐风临水店,橹声摇月下河船。匆匆会面匆匆别,回首长淮一慨然。
戊辰腊廿七日夜梦王伯安兄
明·湛若水
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借.....
至西县走呈岩起
宋·韦骧
所部虽同邂逅稀,今年差比去年迟。蓼图犹忆当时玩,菊酒还陪此日持。衰鬓已斑乌足叹,壮心徒在竟何施。相逢且尽从容兴,况是终更欲及期。
怀紫琼叔祖兼索近作
清·永珹
何事难偷半日闲,金兰情味暗相关。春来曾仗诗消日,老去宁从酒借颜。避俗心清新雨后,怀人梦断乱云间。岂无片羽应投我,驰字催君少破悭。
赠友人十二首(其一)
明·释函可
愁生白日恨馀晖,夜夜披霜舞綵衣。莫道梦归全不当,一年一半近庭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