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抒情
怀古
秋天
群仙及交往
名胜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秘仲威游历洞霄宫的所见所感。首句“洞霄之名天下闻”点出洞霄宫的名声远播,接下来通过“闻名姓往未识面”表达了诗人初次造访的期待与神秘感。诗人感叹自己虽身在仙地,但并未感到超脱尘世,反而感受到官场般的繁琐,“身到仙关不如我”暗示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九虎迎门开□锁”形象地描绘了宫殿的雄伟和守卫森严,而“六洞高人接笑谈,三泉隐客通香火”则展现了洞霄宫内仙风道骨的氛围,以及与高人隐士的交流。诗人被自然景色吸引,风声水响增添了宁静与幽深,“门前俗客自敛迹”,表明此处远离尘嚣。最后,诗人被群仙挽留,似乎在考虑是否要在此长住,甚至邀请他一同归隐。“双径秋风已扫尘,奚为后我同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整首诗以游历洞霄宫的体验,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与仙境的对比与抉择。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