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
兴
(
其
八
)
幽
人
隐
翠
微
,
不
知
日
云
暮
。
手
燃
金
光
草
,
笑
指
瀛
洲
路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隐逸生活
咏物言志
季节
秋天
情感
笑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翠微之中的幽人,他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不为外界所扰。"幽人隐翠微,不知日云暮",通过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隐者身处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日升日落对他而言已不再重要。接着,“手燃金光草”,这一细节充满了神秘色彩。金光草在古代诗歌中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或许象征着隐者拥有某种超凡的能力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手持金光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隐者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最后,“笑指瀛洲路”一句,将诗意推向高潮。瀛洲,传说中的仙岛,此处用以比喻理想的境界或仙境。隐者不仅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还自信地指引他人通往这样的理想之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猜您喜欢
英江寄诸弟
明·王渐逵
别来孤棹多馀梦,望入故山无限情。松径雨深苗药长,石台风煖笋篁生。村南犹忆社公会,云外空悬水乐鸣。惟有萝峰烟月好,天涯兄弟对圆明。
偈颂二十五首(其二十五)
宋·释智愚
敛影穷原懒出扃,晓云如送又如迎。因思执手经行处,几听沙泉绕涧鸣。
重谒孝陵有述
明·李东阳
龙虎诸山会,车书万国同。星躔环斗极,王气绕江东。地涌神宫出,桥分御水通。丹炉晨隐雾,石马夜嘶风。日月无私照,乾坤仰圣功。十年瞻望地,云树郁葱葱。
夜宿王氏庄
明·唐顺之
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苏堪六十生日(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种松日夜望松高,沧海沉冥一世豪。领取十年真实意,与君洗耳听松涛。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明·陈繗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渔扉
宋·陆游
蜻蜓浦上一渔扉,回首人间万事非。卖药山城携鹤去,看碑野寺策驴归。偶因束带悲腰减,常为梳头感发稀。午睡定知无客搅,曲肱闲看雨霏霏。
玩松竹二首(其一)
唐·白居易
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