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殿
写景抒情
赠别
哲理论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种超脱和自在的情怀。"不羡腰金照地光,暂时假面弄西凉。"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财富的不羡慕,以及他对目前处境的某种调侃。"腰金"指的是官员佩戴的金饰,而"照地光"则是这种金饰在阳光下的反射。"假面弄西凉"中的"假面"可能意味着一种表演或掩饰,"弄西凉"则是在玩味西北边疆的生活。"晴窗咽日肝肠煖,古殿朝真屦袖香。"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场景。"晴窗咽日"是说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而"肝肠煖"则形容这种阳光给人带来的温暖感觉。"古殿朝真屦袖香"中的"古殿"可能指的是某种历史悠久的建筑,而"朝真屦袖香"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清香。"说静故知犹有动,无闲底处更求忙。"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即便是在追求宁静的情况下,也难免会有某种形式的动和忙碌。"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 最后两句则是对一位先生的送别之辞。这位先生在结束了公务之后选择离去,而作者认为没有必要执着于某些具体的文学创作(如赋《陟冈》),因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应该超越这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答麦养明处士
明·卢龙云
久逐风尘驱道路,暂来休沐出郊畿。少微自动烟霞色,南极长悬涧壑辉。旧德镇浮轻组绶,新篇寄远尽珠玑。凤雏已长丹山翮,伫见层霄向日飞。
再赠西山隐者
清·马长海
山路逶迤入杳冥,十年重访枕烟庭。问名揩眼看蓬鬓,留客呼儿挈酒瓶。云似客闲朝出岫,鹤如人立夜听经。先生不与寰中事,长啸一声天地青。
留题许国博申申堂
宋·余靖
宴居潇洒一斋宽,每到高谈暮忍还。境胜自容巢燕托,时清谁顾卧龙闲。桥前水石纷华外,窗下琴书寂寞间。兼济未成归有地,羡君因此转思山。
赠匡山道者
唐·章孝标
尝闻一粒功,足以反衰容。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争得携巾履,同归鸟外峰。
答李司户夔
唐·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赠柳文学(其一)
明·沈鍊
只今并棹访庭闱,秋日扬鞭达帝畿。遥知早佩黄金印,终然不脱芰荷衣。
春日杂兴
明·李本
世途何险巇,畴能两心托。囚楚竟怀沙,美新亦投阁。所以巢许流,韬光在岩壑。麋鹿为比邻,烟霞恣谈谑。富贵等浮云,俯仰无愧怍。峨峨富春山,清风洒寥廓。
赠杨次公秘丞
宋·刘攽
莫将阳九归时数,自为乾封致吉祥。必若中兴待云汉,枉教流议及桑羊。相望冠盖交驰传,躬作牺牲属奉常。肤寸崇朝看变化,吾农从此万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