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风
曲
三
首
(
其
一
)
先
拂
连
云
台
,
罢
入
迎
风
殿
。
已
折
池
中
荷
,
复
驱
檐
里
燕
。
写景
秋天的写景
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渐起时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季节变换的细腻感受。首先,诗人以“先拂连云台”开篇,仿佛秋风轻拂过高耸的云台,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罢入迎风殿”,暗示着从一个环境转入另一个,可能是指从温暖的室内到户外,或是从繁华的宫殿到自然的怀抱,体现了秋风带来的变化。“已折池中荷”,描述了荷花在秋风中凋零的情景,荷叶不再挺拔,花朵也逐渐枯萎,这是自然界对季节转换的直接反应,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衰败。最后,“复驱檐里燕”,则展现了燕子南飞的场景,它们离开旧居,寻找新的栖息地,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生存智慧的体现。燕子的离去,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带来的自然景观和生命现象,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白华园作(其九)
明末清初·屈大均
隔浦如烟雾,那知是月明。凄凉林木外,一叶亦心惊。
初秋
清·黄媛贞
草木疏疏绿未乾,飘风日夕动林端。拈将针线宁心就,理得音徽不暇弹。晓起帘栊初退暑,晚来楼阁又生寒。衣轻扇冷无馀事,好向窗前借月看。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苦雨(其二)
明末清初·彭孙贻
泽国三秋候,神州一壑馀。积阴蒸岳渎,流润湿琴书。卧榻朝喧黾,高田夜拾鱼。何时洗兵马,买笠共樵渔。
夜宿水馆
明·戴奎
惊雁相呼秋满江,小轩临水似艂艭。夜阑不寐思兄弟,风叶萧萧正打窗。
菩萨蛮·湖口
元末明初·梁寅
海门西上帆如电。神灵借与天风便。容易见庐山。云中双鹤还。风匀波不怒。水碧涵山翠。沽酒酹神君。醉吟湖上春。
中川长望诗
南北朝·王僧孺
长川杳难即,四望四无极。安流宁可值,愤风方未息。危帆渡中悬,孤光岩下昃。岸际树难辨,云中鸟易识。莫恨东复西,谁知迂且直。故乡相思者,当春爱颜色。独写千行泪,谁同万里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