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现象
情感
社会风气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王梵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首句“古人数下毕,今我少高门”对比古代与现今,暗示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变迁。接着,“钱少婢不嫁,财多奴共婚”揭示了金钱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贫者难以获得基本的人权,而富者则可以随意支配他人。“各各服父祖,家家卖子孙”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屈从于传统礼教,甚至将子女作为交易的工具。最后,“自言望性望,声尽不可论”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无奈与绝望,即使有愿望也无法诉诸言语,凸显出社会的冷漠与不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命运,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声抗议。

王梵志

353首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您喜欢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五)
清·黄遵宪
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吉贝张官伞,千兰当佛庐。人奴甘十等,只愿饱朱儒。
送陆景庄提干
宋·王庭圭
驱车越荆吴,辙迹走欲半。是时亲戚多,烜赫践华贯。中有衣绣人,持斧下霄汉。利权炙可热,冷语冰未泮。徒乘朱班轮,呵殿嚇闾闬。如傩带面具,应遭鬼笑玩。而况新失职,谁肯听呼唤。坐.....
残岁
明·石宝
山城迫岁暮,阑街儿女喧。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况.....
感兴七首(其五)
元·陈高
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唐·元稹
忆在开元观,食柏练玉颜。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斑斓。因言辛庾辈,亦愿访羸孱。既.....
诗偈(其七十八)
唐·庞蕴
我见好畜生,知是喽罗汉。枉法取人钱,誇道能计算。得即浑家用,受苦没人伴。有力任他骑,棒鞭脊上楦。觜上著■头,口中衔铁片。项领被磨穿,鼻孔芒绳绊。自种还自收,佛也不能断。
伊江杂诗(其八)
清·方士淦
尔岂通黄教,偏将祸福兴。圆身工宛转,捷足任骞腾。爱极称如父,清修或偶僧。关门未许入,砂碛竟何能。
花市
清·张元奇
卜邻近花市,居久悟物理。移春富贵家,无如深色美。园中花比金,道上人冻死。花死有人愁,人死无人视。看花人出门,乞钱人长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