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雄
文
彰
炳
变
,
麟
史
载
于
菟
。
莫
负
编
须
勇
,
须
怀
履
尾
虞
。
耻
将
豺
共
弃
,
忍
与
兕
为
徒
。
啸
谷
非
威
怒
,
风
从
慑
万
夫
。
动物
励志
动物咏赞
赏析
这首诗名为《虎》,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丁谓之手。这是一首写实而充满象征意味的五言绝句,通过描绘老虎的雄壮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忧虑。“雄文彰炳变”一句,以老虎的威猛形象开篇,展现其不可一世之姿。"麟史载于菟"则指老虎作为瑞兽,常被记入史册以示吉祥,但这里却有着某种讽刺意味,似乎在说这种伟岸已不再属于这个时代。接着的“莫负编须勇”和“须怀履尾虞”,是对自己内心的自勉与警醒。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辜负了过去的英勇,以及那些被遗忘在尘土中的誓言,暗指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勇气与初衷正面临着考验。"耻将豺共弃,忍与兕为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失望。豺(一种凶猛的野兽)代表着那些恶势力,而兕则是老虎的幼崽。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这些恶势力为伍也让人感到耻辱,甚至连自己的后代也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最后两句“啸谷非威怒,风从慑万夫”则是对老虎本能的描绘,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啸谷指的是老虎在山谷间发出的吼声,这不是出于愤怒,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风从慑万夫”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力量,仿佛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强大呼唤,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一切。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虎这一强烈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个人的勇气、坚守初衷以及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是一篇融合了写实与抒情元素的杰作。
丁谓
157首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猜您喜欢
送俞君实十首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为韵(其一)
元·朱晞颜
病骥秋风里,盐车道路长。他年践霜雪,矫首看云骧。
遣兴五首(其四)
唐·杜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观鱼亭
宋·汤汉
有亭翼然山之阿,源头活水养鱼多。云山四面如画图,金梭上下光相摩。池上木深阴翳地,池下荷生香扑鼻。携酒邀朋池上观,圉圉洋洋真得意。咄,东海鲤,南溟鱼,自信时人莫浅窥,神灵岂.....
南乡子
元·许有壬
沙砾不堪炊。华表高歌乞食诗。不为啄腥甘趁逐,群鸡。为伴书痴老窦威。万里在襟期。会见青云奋迅时。吐故纳新元有术,偏饥。奉瘗佳铭却付谁。
题黄献可所藏鱼乐图
元末明初·蓝仁
春云漠漠水平湖,掉尾扬鬐羡尔鱼。自笑山林双目短,不知江海万形殊。桃花浦口钩虚掷,芦叶矶边网自疏。岁久只愁头角异,风雷相送上天衢。
题成趣轩
元·李士瞻
小小蔬园半亩畦,涉能成趣路成蹊。呼儿灌溉汲石井,留客待烹啼竹鸡。子荆居室称苟美,管宁锄金恒不迷。华构相承期勿坠,今人应与古人齐。
原明官閒以余兼职良苦作诗见劳次韵二首(其二)言志
宋·范祖禹
野性从来麋鹿游,强加冠服秪为忧。何时放出樊笼去,定似飞鸿上九秋。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其一)
明·王守仁
淳气日凋薄,邹鲁亡真承。世儒倡臆说,愚瞽相因仍。晚途益沦溺,手援吾不能。弃之入烟霞,高历云峰层。开茅傍虎穴,结屋依岩僧。岂曰事高尚,庶免无予憎。好鸟求其侣,嘤嘤林间鸣。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