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湿
写景
山水
动物
地点
心情
咏物
秋天
思念家乡
景致
冬日景象
赞颂景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漫步于港西,沿途所见之景,细腻而生动。首句“曳杖携朋度港西”便已勾勒出一幅行走的画面,杖杖相击,步步稳健,与友同行,悠然自得。次句“参差陌路几番迷”,则以“几番迷”三个字,巧妙地表达了在曲折小径中迷失方向的微妙感受,增添了几分探索的乐趣。“白云满地苍苔湿”一句,将视线拉高,又降至脚下的地面,白云与苍苔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层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流水一湾漠野齐”,则以流水的潺潺声,衬托出广阔无垠的田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错落村庄狺吠犬,萧疏竹树叫山鸡”,这两句通过犬吠与山鸡的叫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野趣。犬吠虽是寻常之声,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格外生动,仿佛能闻其声,见其影。山鸡的啼鸣,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虎溪三笑疑非我,兴尽归来夕照低”,以“虎溪三笑”的典故,引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反思与追问,似乎在问自己是否真正融入了这自然与乡村之中。当“兴尽归来夕照低”时,诗人或许已找到了答案,或是达到了某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平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卓梦采

14首
庠生。性孝友,方正自持,精医济人。慕卓氏之名,致之再三,坚辞不肯赴。挈家遁鼓山匝月,吟咏自娱,且散家赀给戚族里邻,以资口粮。知县陈志泰高其行谊,赠「儒林芳标」匾额。享年八十。子肇昌,领乡荐;孙列胶庠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殳积堂桐荫觅句图
清·汪远孙
科头小立倚疏桐,踏遍苍苔径数弓。凉意乍生新雨后,诗情都在一秋中。影同雪碎庭筛月,声比泉清树卷风。四壁萧间发长啸,更闻孤鹤唳遥空。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