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抒情
地点
春天写景
情感表达
赞颂法师
怀古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生活图景。开篇“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两句,通过对寺庙中僧人紫檀木制成的香气浓郁衣物和春日阳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净而宁静的氛围。"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则表达了在新的地方进行佛法传授的意愿,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束缚的超越。接下来的“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展示了僧人的声望和师承的传播,无论是在北方的宫殿(北阙)还是在南方,都有僧人留下的印记。"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则是对佛教故事中的比喻(如莲花喻)不必吝啬,以及对于这些故事的传承和民众的记忆。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活动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尊重和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通过新的学习和传播超越过去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解脱。

曹松

142首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