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霞
蔽
日
行
纣
为
昏
乱
,
虐
残
忠
正
。
周
室
何
隆
,
一
门
三
圣
。
牧
野
致
功
,
天
亦
革
命
。
汉
祚
之
兴
,
阶
秦
之
衰
。
虽
有
南
面
,
王
道
陵
夷
。
炎
光
再
幽
,
殄
灭
无
遗
。
历史怀古
政治哲理
情感思乡
译文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
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通过对古代王朝兴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忠良遭遇的深刻感悟。"纣为昏乱,虐残忠正。周室何隆,一门三圣。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诗人首先指出了纣王的昏庸和暴虐,以及对忠良的残害,这与周室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一门三圣"表达了周室的辉煌与尊贵,然而即使如此伟大的家族,也难逃历史的轮回和变迁。"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这两句通过对比汉朝的崛起与秦朝的没落,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王朝更迭的规律。"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则是表达了即便是在显赫一时的君主,也无法逃脱历史的淘汰,终将被时间埋葬。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忠良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沉思。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鲜明对比、生动形象和深邃含义,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曹植
140首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猜您喜欢
戏马台诗(其二十)
明·陈衡
项羽英雄力拔山,筑台戏马乐忘还。鸿门设宴徒生计,大地沟分好事闲。九里山前连日战,乌江渡口片时间。虞姬父老空回首,积雪江东泪乍潸。
襄阳咏史(其三十一)竞渡
金末元初·李俊民
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鱼腹肯来无。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
叔孙通
宋·王安石
先生秦博士,秦礼颇能熟。量主欲有为,两生皆不欲。草具一王仪,群豪果知肃。黄金既遍赐,短衣亦已续。儒术自此凋,何为反初服。
太宗
明·郭之奇
唐之英主太宗尔,太原开基安可侈。掩耳先为突厥臣,化家独赖世民子。剪薛除萧诸伪夷,擒充戮窦群凶止。白旄黄钺六年收,玄武霜戈今日起。宇宙功高人共推,禁门蹀血谁能已。显德初传百.....
题阙(其二)
明·王世贞
唐虞建官百,夏商始加倍。周官固兼摄,乃不为禄计。王畿仅千里,纷纷错采地。但读妖莽书,可望亡新治。为食裁冗官,省官仍省事。任怨理则然,曲徇反成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