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浿
西
悼亡
边塞
战争
怀古
民谣
描述社会生活
地方风貌
感叹苍生

赏析

此诗描绘了辽阳地区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通过对比东邻和西邻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边疆士兵的辛劳与牺牲,展现了战争对民生的严重破坏。诗人以“浿水”、“室县”起兴,渲染出一片荒芜之景,接着描述了农田因干旱或雨水过多而无法正常生长的困境,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诗中通过“边马来”一句,点出了边疆战士的辛劳,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军事任务,还要面对生活的艰辛,无法像普通农民一样耕作。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直接参与战争的士兵及其家庭。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还有精神上的痛苦。通过“爷易儿,儿行抱爷啼”的描述,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牺牲与悲痛,体现了战争对亲情的摧残。最后,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建康城中的富人,与辽阳地区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描写,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中原民谣·渡浮桥
宋·周麟之
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去年造桥民力殚,今年过桥车毂击。只愁屡坏费修营,追呼无时困征役。前月南朝天使来,欲.....
饮马长城窟行
唐·王翰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
赠辽左故人三首(其一)
明末清初·吴伟业
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
满江红·奉题岳忠武王画象,用满江红原韵,四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奭良
激越声情,都不觉、风销雨歇。瞻遗像、清高顾视,文谟武烈。直指雕戈初出日,明光铁甲中宵月。只黄龙、未饮玉先沈,昆吾切。身可洒,边荒雪。心上事,匈奴灭。问中朝忆否,金瓯完缺。.....
从军诗五首(其二)
魏晋·王粲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
谒孔明祠
明·王云凤
中原无处不兵戈,独向冈头抱膝歌。丑女只将才作配,将军须待驾频过。图中龙虎真难测,身后桑田未肯多。两表久无曹父子,一星还殒汉山河。青天白日神长在,宋碣唐碑字欲磨。寂寞荒台俨.....
因冷感兴
明·杨继盛
风满孤城泪满巾,高寒偏傍薄衣人。晴烟亦逐阴云冷,诗思应随白发新。归去此身方属我,愁来何事最伤神。边陲戍马中原盗,惆怅羞称自靖臣。
睢阳感怀
唐·韦应物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