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长
把
酒
杯
凭
夜
月
,
每
将
诗
思
泥
春
风
。
襄
阳
乐
事
经
过
尽
,
岘
首
烟
花
倒
泻
空
。
犹
疑
波
底
鲛
人
泪
,
滴
在
衣
裳
半
欲
零
。
春
明
门
外
襄
阳
路
,
落
日
秋
风
送
客
归
。
写景抒情
怀古送别
地点
情感表达
春天景象
夜晚情景
译文
常常在夜晚借着月光举杯畅饮,每次创作诗歌都寄托着春风般的思绪。
在襄阳的欢乐往事已全部消逝,岘山的烟花倒映空中仿佛倾泻而下。
还似怀疑那是海底鲛人的泪水,滴在我的衣裳上几乎要掉落。
春天的明门外是通往襄阳的道路,夕阳和秋风中伴我踏上归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悲凉的情感。开头两句“长把酒杯凭夜月,每将诗思泥春风”表达了诗人在明月之下举杯独酌,以诗思寄托春日的愁绪。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逝去岁月无奈的心境写照。第三句“襄阳乐事经过尽,岘首烟花倒泻空”则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繁华落尽的情怀。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乐事”指的应是往日的繁盛景象,但如今却已成过眼云烟,岘首(即襄阳城头)的烟花似乎也随风飘散,一切皆归于空无。接下来的两句“犹疑波底鲛人泪,滴在衣裳半欲零”则是对历史上悲剧人物的同情和联想。鲛人即古代传说中能泣出珍珠的神秘生物,这里的“鲛人泪”象征着深沉的悲哀,而这泪水似乎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衣物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切感受。最后两句“春明门外襄阳路,落日秋风送客归”,则是对逝去岁月和失落美好的无尽留恋。春明门是古代襄阳城的一座城门,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城门之外,望着通往襄阳的道路,感受着夕阳和秋风中的淡淡哀愁。整首诗通过对襄阳历史的回忆,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既有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历史悲剧的沉痛感受,同时又不免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这正是唐代诗人陈标在长安之后的流放生活中所产生的深刻情感。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妙香词
唐·不详
劝君酒莫辞,花落抛旧枝。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
忆舍利殿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圆月有情夜,松风无尽年。暗凉生殿石,微热上炉烟。结像长如在,龛灯共不眠。诸天有成毁,悲泪自成天。
次韵酬苏盦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启东兴盛并陪京,迁地因时世莫惊。日角重光宜受玺,雪花九月助餐英。诸君好勒浯溪颂,老我归寻息壤盟。赠策衰庸何敢比,从来王道视人情。
和鲍娘题兑溪驿
宋·蒋之奇
尽日行荒径,全家出瘴岚。鲍娘诗句好,今夜宿江南。
莫愁曲
明末清初·屈大均
风吹杨柳花,花下莫愁家。谁驻青骢马,来邀孔翠车。新辞歌白苧,素扇映朝霞。一片秦淮月,长教照丽华。
路文园亭
明·葛昕
有美名园地,停骖一笑临。习池留霭日,王榭枕芳浔。世事谁鞅掌,吾徒自素心。莫谓投簪逸,苍生望正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