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庐
山
上
化
成
寺
楼
台
高
耸
入
中
天
,
压
破
寒
山
数
亩
烟
。
永
日
松
栏
幽
鸟
语
,
半
空
岩
石
老
僧
禅
。
窗
临
樛
木
排
深
涧
,
檐
拂
长
萝
下
翠
颠
。
野
客
每
来
何
所
得
,
一
声
秋
磬
似
相
便
。
写景
地点
山水
秋景
野客
咏物
赞美
庐山
秋声秋色
寺院
僧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楼台高耸入中天,压破寒山数亩烟”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庐山上化成寺雄伟的建筑和它在自然环境中的融合,楼台似乎要触及天际,其宏大之势压迫着周围的山峰,连同山上的薄雾也被其所笼罩。紧接着,“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两句,以永恒不变的阳光照射下的松树栏杆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图景。这里的“幽鸟语”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声音,而“半空岩石老僧禅”则塑造了一个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僧人形象,通过他们在半空中的岩石上修炼禅定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出世间的佛教氛围。第三句“窗临樛木排深涧”中,“樛木”通常指的是竹子,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寺庙周围环境的绿色和生长状态。“檐拂长萝下翠颠”则继续描绘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檐(屋檐)轻拂着长长的藤蔓(长萝),在下方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景致。最后,“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两句,表达了游人到此,除了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外,还能听到那清脆如同老友问候的一声秋磬(一种打击乐器,用来标志时间或召集僧众)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庐山上化成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完美结合,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环境中所蕴含的禅意和哲思的深刻领悟。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