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二
百
零
五
首
(
其
一
八
一
)
乞
食
浙
西
苏
与
秀
,
人
人
奉
佛
家
家
富
。
收
拾
几
成
三
万
缗
,
尚
自
不
能
供
众
口
。
哲理
佛教
财富
赏析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正觉所作,描绘了浙西地区佛教盛行,家家户户信仰虔诚的景象。"乞食浙西苏与秀",诗人以乞食僧人行脚于富裕的苏杭一带为引子,暗示当地佛法兴盛,连乞丐也能在此获得供养。"人人奉佛家家富"进一步强调了民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经济条件的宽裕。然而,尽管财富积累到了"三万缗"之多,但"尚自不能供众口",反映出佛教徒的慷慨布施精神,即使富有,也难以满足众多信徒的需求。这句诗寓含了佛教的舍己利他理念,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当时社会佛教文化的特点,以及修行者对于慈悲与奉献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喻弥陀偈
宋·史浩
搅翻十里西湖水,化作四方八德池。净洗众生烦恼垢,人人见自性阿弥。
平原郡斋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成巢不处避岁鹊,得巢不安呼妇鸠。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
赞三十六祖颂(其二十一)
宋·释印肃
婆修盘头尊,曾礼大光明。以杖画佛面,悔过复天真。
送思修上人西游少林参请
明·于慎行
海上浮杯自落迦,参师名岳又天涯。秋晴少室寒峰月,路绕黄河曲岸沙。佛士此方开五叶,仙坛何处觅三花。空门真境应无住,一钵随缘是岁华。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七疑:改祭之后,忽遇灾祸,既已舍神,求谁救护耶?颂曰:
宋·释遵式
专持菩萨号,八部护君身。急难随声应,唯除不信人。
十二时偈(其三)
唐·文偃
平旦寅,三昧圆光证法身。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髅谁得亲。
十六观经颂·华座观第七
宋·释遵式
七想莲华妙台座,广大弥陀愿力成。作此想时心不乱,定当极乐国中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