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秋雨
秋景
写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思考。"厌听点滴井边桐"一句,以“厌听”表达一种疲倦或烦躁的情绪,而“点滴井边桐”则描写了秋雨如织,连绵不断地落在井边的桐树上,声音细微而持续。这里不仅传达了秋天湿润的气氛,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起看空濛一望中"则是转换视角,从听觉到视觉,诗人站起来眺望远方,发现眼前的一切在细雨中变得模糊不清。这“空濛”二字,用以形容秋日的迷蒙景象,既描绘了自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漠和无尽的思索。"横著东山三十里"一句,将视野拉得更远,东山横亘,长达三十里。这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描写,更是一种意境的扩展,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心境开阔。最后,“真珠帘外翠屏风”则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画面。这里的“真珠帘”可能指的是珍贵如同真珠的丝帘,而“翠屏风”则是绿意盎然的屏风。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外空间的对比和互动,不仅美化了诗中的场景,也隐喻着诗人对于生活的精致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秋雨、井边桐树、东山的横亘以及真珠帘和翠屏风等意象,构建了一种淡远而深邃的诗意空间,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您喜欢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西阁雨望
唐·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闻吕敬夫移居五首(其五)
元末明初·郭翼
雨映清秋解郁陶,无端舒啸倚东皋。终怀楚国屠羊肆,已愧江州食犬牢。五夜新凉吹枕几,十年旧梦落波涛。老来亦慕归耕好,田屋芃芃黍豆高。
禅月台(其二)
宋·韩淲
寻得残僧上月台,雨云清薄未全开。茶瓯坐久酒杯举,桂树落香黄菊来。
题澹游雨竹图
明·王恭
孤舟凉雨楚溪头,叶叶寒声镜里秋。湘水夜传金奏响,郢云朝拂玉英流。空香暗逐王孙梦,残粉深关帝子愁。鸣凤不来春杳杳,为谁遗牒向中洲。
途中遇晴
唐·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悽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