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天
咏物
芦苇
抒情
自然景物
秋景
芦苇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江边芦苇的凄美景象。首句“一夜西风冷”,以冷冽的西风开篇,营造出一种寒意袭人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接着,“江芦瑟瑟秋”一句,通过“瑟瑟”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芦苇在秋风中的摇曳姿态,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雪翻溪鹭失,月动浪花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江面的静谧与神秘。雪花翻飞,似乎连溪中的白鹭都失去了踪迹;而月光下的波浪,仿佛在轻轻浮动,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观更加生动有趣。“烟景迷前渡,疏枝拂钓舟”则将视线转向了渡口和钓鱼的小舟,雾气弥漫的景象让前方的渡口显得朦胧而神秘,稀疏的树枝轻轻触碰着小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意境。最后,“只因怜岁晚,诗思满汀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景色的感慨与喜爱,以及由此激发的创作灵感。诗人似乎被这晚秋的美景深深吸引,以至于思绪万千,满溢于心间,最终化为笔端的诗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表达,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题段氏扇子
元·陈旅
江上《竹枝歌》,为君颦两蛾。秋风团扇底,零落黛痕多。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