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史怀古
民生情感
人物赞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咏一百首》中的第五十七首。全诗通过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弊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举国排阉尹,还乡少吊宾。"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即全國都在排斥那些无能或贪婪的官员,而归隐田园的人寥寥,无人过问。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混乱,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的失望。"太丘刍一束,全活几多人。" 这两句则是对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在古代,太丘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物,能够通过自己的正直和智慧拯救他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美好愿望,即希望有更多像太丘这样的德才兼备之士出现,以其一身之力挽救更多的生命。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是宋代文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生动展现。

刘克庄

4804首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