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暮
同
敬
亭
贻
谋
泛
月
(
其
二
)
树
色
溟
濛
绿
几
行
,
临
河
亭
子
水
南
庄
。
荒
祠
古
墓
鸦
风
晚
,
半
夜
水
声
啮
坏
塘
。
写景
山水
春天
地点
夜晚
水声
荒祠古墓
鸦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泛舟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自然的韵律。首句“树色溟濛绿几行”,以“树色”开篇,点明了环境的背景,通过“溟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夜中树木在微光下的朦胧景象,绿色的树影在夜幕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临河亭子水南庄”,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读者引入一个靠近河流的亭子旁,位于水南的村庄之中。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空间,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荒祠古墓鸦风晚”,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个更为幽静肃穆的场景。荒废的祠堂和古老的墓地,在晚风中显得格外寂寥,乌鸦的叫声更添了几分凄凉。这一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还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半夜水声啮坏塘”,将视角拉回到水面,夜晚的水声似乎在轻轻地啃噬着破败的池塘。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夜泛舟场景,同时借助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寺居
明·贝琼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题郑节之丹崖卷
明·顾清
谷口清风不可攀,丹崖千仞白云间。人来欲问长生诀,瑶草春风尽日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