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抒情
养生
怀古
赞美
抒情
人生哲理
忘情养生
修身养性
词哲理

赏析

这首诗《养生》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养生之道与人性的本质。首句“人生义愤最难平”,开篇即点明人世间情感纠葛与不平之事难以彻底消除,引出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追求。接着,“休逞王郎剑气青”一句,以王郎(王勃)之剑气喻指争斗与激进,劝诫人们不应以暴力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而应寻求更为平和与智慧的方式来化解矛盾。“松柏何心能不老,神仙嗜酒怕常醒”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松柏与传说中的神仙形象,强调生命的永恒与内心的觉醒。松柏虽长青不老,但并非因无欲无求,而是因其坚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神仙虽能饮酒,却害怕常醒,暗示了过度放纵与欲望的消极影响,提倡一种适度的生活态度。“任渠机灵终戕性,自古愚蒙转获龄”则进一步阐述了人性与智慧的关系。机灵之人往往因过度思虑而损害本性,而看似愚钝的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长寿。这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推崇。最后,“学得养生无异术,忘情一味胜庖丁”总结全诗主旨,指出养生并非神秘莫测的技艺,而是一种回归自然、淡泊名利、忘却杂念的生活态度。将养生与庖丁解牛的技艺相提并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如同庖丁在解牛时,通过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养生与人性、智慧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过一种简单、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尹君七十又一生日赠之(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养寿知多术,长生亦尹洪。但能生肉角,不必更方瞳。种药先蔘草,餐花及桂丛。长予才五岁,早晚古稀同。
重赋三高(其三)
宋·周南
千金孰与此身多,惭愧君王用已过。乞得头颅江海去,一生辛苦几渔蓑。
颂古十七首(其八)
宋·释师观
赵州唤作火,全身入荒草。我今不是渠,渠今正是我。
李嵩四迷图
明·袁华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宽衫大帽脩眉翁,低头高揖身鞠躬。柳娘缓带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