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豸
使
既
返
东
月
皎
升
乃
与
李
曹
二
子
径
觞
吹
台
之
巅
口
占
柬
黄
子
王
归
不
待
月
,
二
子
共
登
台
。
天
地
划
然
皎
,
山
河
相
荡
回
。
虫
鸣
崖
底
叶
,
雁
影
掌
中
杯
。
为
问
山
阴
客
,
还
能
棹
雪
来
。
写景抒情
秋节怀古
天地自然
友情送别
写山
悼亡
赞美
赏析
这首明代李梦阳的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登台赏景的画面。"王归不待月",写出了友人王豸使归来的急切,无需等到明亮的月光。"二子共登台",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李曹一同登高的情景。"天地划然皎",形容月色如洗,明亮照人,"山河相荡回",则以山水的动态映衬月色的皎洁,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壮阔的意境。"虫鸣崖底叶",通过虫鸣声衬托出山间的静谧,"雁影掌中杯",则描绘出举杯对月的雅趣,雁影倒映在酒杯中,增添了诗意。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向山阴的友人发出邀请,期待他们能如当年乘舟而来般,在雪夜再次相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交流。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挽李尧章父联
清·吴恭亨
先贤楚国合同归,诔封翁岂仅九畴富寿;大邑桂林匪轻寄,愿文子勉为两汉循良。
长安逢故人
唐·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挽宋海印居士二首(其一)
元·魏初
诗酒交亲半老臣,田园成趣自由身。回头行路风波里,得似先生有几人。
舒城登观音寺偶会故人朱从善酌酒赓诗至晚而别
明·李裕
役役苦连旬,偶得山水趣。龙冈势盘环,淝水奔回互。窈窕青莲宫,独倚云间住。石门青重重,松杉夹微路。殿隐翠微中,僧归夕阳处。飞溜溅香雪,宝树凝甘露。梵语空中闻,天花檐外雨。山.....
水龙吟·题金溎笙辑宋刘师勇表忠录
清·况周颐
荒江咽遍寒潮,吊忠更酹兰陵酒。英灵如昨,重围矢石,孤城刁斗。画饼偏安,醇醪末路,壮怀空负。说生平意气,题诗射塔,试旋斡,乾坤手。炎徼重寻祠墓,瘴云深、鹤归来否。琼崖玉骨,.....
挽叶水心侍郎三首(其一)
宋·刘宰
北学源流远,南来岁月迁。群心知未昧,诸老屹相连。百岁同归尽,斯文要有传。宵长残月堕,遗恨渺山川。
武夷九曲渔歌(其四)
明·蔡哲
三曲仙机隐碧岑,琅玕芝草正萧森。山头夜半闻天乐,只有渔郎是赏音。
故西川提举玉海李府君挽章(其一)
明·全大震
吏隐何工拙,驰驱蜀道难。锦江回大篆,盐井烛馀寒。靴舄宁留犊,巾车几到官。茂陵有遗草,好付所忠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