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留
后
家
闻
筝
坐
上
作
不
听
哀
筝
二
十
年
,
忽
逢
纤
指
弄
鸣
弦
。
绵
蛮
巧
啭
花
间
舌
,
呜
咽
交
流
冰
下
泉
。
常
谓
此
声
今
已
绝
,
问
渠
从
小
自
谁
传
。
樽
前
笑
我
闻
弹
罢
,
白
发
萧
然
涕
泫
然
。
怀古抒情
筝声
感伤
思念
秋意写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李留后家闻筝坐上作》。诗人描述了二十年未闻哀筝之声,突然听到婉转如花间鸟语、低沉如冰下泉水的筝音,感到惊讶与感动。他惊叹这美妙的乐声仿佛已消失,却不知是谁传承至今。在酒宴中,诗人被筝声触动,感慨万分,泪流满面,体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音乐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欧阳修
1170首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您喜欢
寄赵太史
明·胡应麟
紫霄遥忆汉官仪,谁似夔龙集凤池。云色并携三殿草,日华长绕万年枝。趋蹡玉佩观祠夜,徙倚金茎伴直时。无赖问奇亭下客,秋风犹占五湖湄。
九日薄暮至镇江闻二守梁宗烈以入贺行大负心约惘然者久之诗以寄候聊致惓惓
明·区越
赤舄金门候晓钟,仙阳何处觅仙踪。潇条九日无茱菊,摇落千山见竹松。甘露已擎天上月,焦山犹束海门东。扁舟会有逢君日,一笑南徐又梦中。
琵琶仙·为唐采芝赋
清末近现代初·周岸登
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曾听了、春雷殿角,更亲把、定场弦索。法曲凄凉,家山舞破,休问辽鹤。奈新调、都失传头,借商女、庭花自斟酌。弹到龙香.....
玉楼春(其四)大石
宋·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重游陶然亭
清·张印
弹指流光过,重来岂等閒。澄怀酬短景,揽泪惜残山。柳影当门碎,苔花上砌斑。旧题无一在,秋意满禅关。
读李耕客龚天石新词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东风吹愁满天地,越客羁栖不得意。携家远自南海来,十口飘飖无所寄。秦淮一曲且侨居,升斗之水愁枯鱼。故人咫尺在幕府,慰我饥渴三致书。公子多才年复少,乐府能兼南宋调。风流初见藕.....
大圣乐·萍婆果连岁秋花
清·苏穆
飒飒西风,怯红愁绿,作成憔悴。念几番春去春来,万种柔情,都付一天香绮。绕遍画阑还凝望,问前度、幽怀何处寄。家山畔、剩深浅艳痕,伴人残醉。天涯断肠别泪。奈疏雨、黄昏难独避。.....
除夕寄弟
宋·胡仲弓
年华今告老,人事亦如斯。汉殿藏钩戏,戎家守岁时。世情方役役,雨意正垂垂。强作屠苏醉,椒盘欲颂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