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顶
四
月
朝
西
顶
,
纷
如
百
戏
陈
。
喧
阗
疑
鼎
沸
,
车
马
若
云
屯
。
隔
院
闻
钟
磬
,
连
楹
拜
鬼
神
。
年
年
春
社
好
,
盛
世
每
经
旬
。
地点
西顶
春天
节日
春社
写景
抒情
赞美
名胜
西顶
场景
春天主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金朝觐对西顶四月朝拜场景的生动刻画。首句“四月朝西顶”点明时间与地点,四月是春季,西顶则可能是庙宇或山峰,暗示了一年一度的宗教活动在此举行。“纷如百戏陈”运用比喻手法,将朝拜的盛况比作各种戏剧表演,形象地展现了参与者的众多和活动的丰富多彩。“喧阗疑鼎沸,车马若云屯”进一步渲染了现场的热闹景象,人声鼎沸如同沸腾的鼎,车马密集得仿佛云朵聚集,生动地描绘了人群和交通工具的密集与繁忙。“隔院闻钟磬,连楹拜鬼神”则转而描写内心的虔诚与仪式的庄重。隔着庭院就能听到钟磬之声,可见寺庙之大,香火之盛;“连楹拜鬼神”则强调了信徒们在神像前的连续不断、虔诚至极的礼拜行为。最后,“年年春社好,盛世每经旬”总结了这一活动的持续性和重要性,每年的春天,这里都是一片祥和与繁荣,体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中国宗教文化活动的盛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戏綵堂
明·解缙
春风庭砌长兰苕,堂上慈亲冠凤翘。綵服尊前映朝日,回銮紫诰下青霄。
癸亥春
宋·张嵲
荒村渺渺不知春,三见篱边物态新。渐习鱼虾解蛮语,自疑元是魏塘人。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