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鸿
离别
写景抒情
情感表达
自然景象
季节
秋天
咏物
月亮
离别
相思
相思送别
节令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送人》,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而细腻。首句“相送复相别”,简洁明了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两个“相”字强调了送别双方的情感联系。接着,“不异云间月”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离别之情比作云间的月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了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如同月亮般难以割舍。“无心去复来,有魄圆还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前句“无心去复来”表达了离别后内心的不舍与无奈,后句“有魄圆还缺”则以月亮的盈亏变化象征着相聚与分离的循环往复,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此别兴何如,西风秋月初”两句,诗人转而询问对方别后的心情如何,同时借“西风秋月初”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预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最后,“暮鸿千里至,能寄八行书”两句,通过想象鸿雁传书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其中,“千里至”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八行书”则是对书信长度的简略描述,既体现了通信的不易,也寄托了深厚的情谊。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哀愁,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松亭夜集书感
明·李默
松长新枝竹倍浓,尽从去后托春风。亭开野径寒云外,人坐疏林落照中。丘壑敢论吾志在,钓游犹忆少时同。引杯烧烛今何夕,欲话离心月满空。
早朝十绝(其八)
宋·赵子潚
象笏罗袍间绣衣,斑斓五采绚朝晖。退朝擎出龙香篆,知是丹枫拜赐归。
发岐亭宿故镇三首(其一)
宋·张耒
我别竟陵时,楚稻如碧丝。秋风发齐安,稻穗如植旗。流年去荏苒,客路何逶迤。弛担终未卜,永负山中期。
新乐府·陵园妾·怜幽闭也
唐·白居易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
送钟狂客应荐北行(其一)
明·张诩
醉濡三斗墨淋漓,为写江亭送别诗。风雨闭门人病久,山花迎处马行迟。楚江万里来迢递,越曲三声唱别离。此日送君思往事,京华回首不胜悲。
折杨柳
明·江源
春风路旁柳,翠带相绾结。攀条赠远人,千里伤离别。一夕秋风生,红芳已消歇。只恐君归来,长条不堪折。妾容与此同衰迟,君恩敢忘如前时。
至洪泽寄吕少冯介然
宋·吴则礼
来往都梁真有期,瘦藤挈挈要追随。独怜老子蒙头睡,不见梅花如雪时。经炉饱附僧伽火,斋钵长分庾氏糜。岁暮东窗好晴日,传声阿遁正相思。
好事近·次韵叶梦锡陈天予南园作
宋·毛幵
飞盖满南园,想见八仙遥集。几树海棠开遍,正新晴天色。休辞一醉任扶还,衣上酒痕湿。便恐岁华催去,听秋虫相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