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一
百
三
十
六
首
(
其
一
二
四
)
鼓
报
四
更
,
地
摇
六
震
。
火
焰
为
三
世
诸
佛
说
法
,
三
世
诸
佛
立
地
听
。
虚
空
有
尽
,
大
道
无
穷
。
穷
则
变
,
变
则
通
。
信
手
拈
将
茎
草
插
,
琼
楼
玉
殿
凌
苍
穹
。
禅意哲理
写景抒情
豪放风
赏析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画面。"鼓报四更,地摇六震",通过深夜的鼓声和大地的震动,暗示了深沉的禅意和宇宙的宏大。"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运用象征手法,火焰代表智慧之光,三世诸佛聆听佛法,寓意佛法无边,众生皆可领悟。"虚空有尽,大道无穷",表达出空间虽有限,但佛法真理却超越一切界限。"穷则变,变则通",借用《易经》的哲学思想,说明世间万物在困境中寻求变化,从而达到通达的境地。最后两句"信手拈将茎草插,琼楼玉殿凌苍穹",形象生动,诗人以随意插下的茎草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展现出佛性,直指人心,道法自然,意境高远,仿佛琼楼玉宇般超越尘世,直入云霄。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对于佛法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猜您喜欢
题山壁示道维上人
唐·皎然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济上閒居
宋·李之仪
闭阁焚香万虑澄,莫云身似打包僧。功名了未荣三事,理性容先契一灯。丹灶鹤归休炷火,茶瓯客访旋敲冰。倦来却有登临兴,上彻层楼最上层。
偈颂十八首(其一)
宋·释如净
净慈屋里门,净慈屋里开。昔日净慈曾此去,净慈从此又还来。咦,净慈关棙衮风雷。
禅人写余真求赞(其二)
宋·释慧方
古松怪石,全体是我。若谓一如,莫教话堕。
僧房夜坐
宋末元初·郑思肖
说到死生处,令人羡出家。法身终不坏,浊世自无涯。梵夹金销字,经帘綵散花。拥炉待月上,溶雪煮春芽。
赠楚山禅师
明·童轩
掉头不肯事王侯,双树为家老即休。锡杖躅空曾解虎,木杯浮水不惊鸥。夕阳咒食临花坞,秋月谈经上竹楼。应笑我曹身是梦,风霜两鬓为谁忧。
禅寂院三首(其三)
宋·游少游
柳丝风飏马蹄轻,又作长亭十里行。争似老僧无一事,白云攲枕听莺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七)
宋·释正觉
只是个人,到处分身。万水中间月,百华头上春。不外一法,不受诸尘。生处熟也疏处亲,默时说也静时神。钵盂著饭饱还喜,拄杖入拳饥放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