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登
君
山
二
首
(
其
二
)
茱
萸
黄
菊
遍
南
州
,
曾
记
虞
山
载
酒
游
。
楼
外
微
风
秋
叶
冷
,
满
天
霜
露
下
汀
洲
。
写景
秋节
菊花
山水
地点
君山
佳节
重阳
秋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君山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感和自然之美。首句“茱萸黄菊遍南州”,以茱萸和黄菊的盛开,渲染出秋天的色彩斑斓,同时也暗示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即佩戴茱萸、观赏菊花以祈福避邪。这里的“遍南州”则强调了这种节日气氛的普遍性和热烈性,仿佛整个南方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次句“曾记虞山载酒游”,通过回忆往昔在虞山饮酒赏景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虞山,作为特定的地点,不仅承载着个人的记忆,也象征着过去生活的美好与自由。载酒游,更添了几分浪漫与洒脱,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快乐时光的珍视。接下来,“楼外微风秋叶冷”,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凉意的画面。微风轻拂,秋叶飘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里的“冷”字,既指天气的凉爽,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可能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失落。最后一句“满天霜露下汀洲”,将视角转向广阔的水面,霜露弥漫,一片朦胧。汀洲,是水边的小洲,此处用以象征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满天霜露,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在这里或许寄托了对心灵归宿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情境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日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情独白。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