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婿
边塞
城市
宫廷
赞美
历史
古风

译文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小妇人在青楼上弹筝,遥望着远方飞扬的尘土和建章殿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白马金鞍的雄壮与小妇鸣筝的幽静,诗人巧妙地构造了一个对立统一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旌旗十万宿长杨"这一句,通过军队扎营的情景传递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而"楼头小妇鸣筝坐"则显得静谧而孤独。诗中运用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意象,以及对比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王昌龄

198首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您喜欢

贺戴龙畦都司七十寿联
清·吴恭亨
南极星明,曜齐上将;北门管在,威詟偏沅。
满庭芳·题刘将军像卷,同蒋玉渊作
明末清初·张夏
藜阁王孙,沙堤介弟,移来彩戟双双。功成身退,早撇却炎凉。何必凌烟画就,开金谷、歌舞徜徉。但一壑,松风梦足,苔卧绿沉枪。从他门户盛,编篱插棘,独坐霎阊。到天涯览古,百咏千觞.....
昌平城楼望居庸关作
明·李先芳
楼外群山拱帝畿,朔云燕树晚霏微。孤城落日催刁斗,九月微霜浸铁衣。海气东来千嶂合,关门中断一鸿飞。万家烟火行营外,笳鼓风高塞马肥。
丙子正月二十三日纪事
宋·李光
风捲阴霾日月明,鲸鲵已戮海波平。奸憸藉手捐奇货,交友通书免诡名。旧俗衣冠回左衽,新疆兵革偃长城。圣君若用当时将,一洗烟尘宇宙清。
谒孔明祠
明·王云凤
中原无处不兵戈,独向冈头抱膝歌。丑女只将才作配,将军须待驾频过。图中龙虎真难测,身后桑田未肯多。两表久无曹父子,一星还殒汉山河。青天白日神长在,宋碣唐碑字欲磨。寂寞荒台俨.....
夕次郫县和画壮
清·顾光旭
万马今归凯,前宵雨洗兵。花开石犀浦,月上杜鹃城。飞盖村笳动,疏林骑火明。艰难经五载,郫酒为君倾。
游太平公主山庄
唐·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题咸阳楼
唐·李洞
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塞侵秦旧国,河浸汉荒村。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墙外峰黏汉,冰中日晃原。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北马疑眠碛,南人忆钓湓。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