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
居
閒
居
岂
无
事
,
一
动
百
艰
难
。
水
为
斋
僧
惜
,
花
因
供
佛
残
。
喜
闻
多
死
士
,
厌
话
小
长
安
。
香
火
同
缘
客
,
饥
肠
先
永
叹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禅意
香火
惜时
感慨
情感
人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閒居》。诗中表达了闲居生活中的琐碎与不易,以及诗人心境的变化。首句“閒居岂无事”,看似平静,实则暗示了隐含的忙碌和内心的不平静。接下来,“一动百艰难”进一步揭示了生活的不易,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显得举步维艰。诗人用水来比喻对僧人的慈悲,珍惜每一滴用于斋僧的水,而花因供佛而凋残,流露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诗句“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表达了诗人对于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琐事的厌倦,小长安暗指朝廷或官场的繁复。最后两句“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诗人以香火为纽带,将自己与那些同样寻求精神寄托的人联系在一起,感叹自己的饥饿,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闲居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生活的艰辛体悟,又有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晁说之
920首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猜您喜欢
苏堪六十生日(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种松日夜望松高,沧海沉冥一世豪。领取十年真实意,与君洗耳听松涛。
遗怀
清·慧霖
云自高飞水自流,清风拂拂拟仙游。寸丝不挂真行脚,长物全无且掉头。未到百年空万想,能超一劫已千秋。前因后果分明在,欲唤山猿与唱酬。
小酌
宋末元初·黄庚
小酌园林酒半醺,落红影里惜馀春。插花归去蜂随帽,傍柳行来莺避人。白发尚为千里客,黄金难铸百年身。何时归赋沧浪水?浣我征衣万斛尘。
闲居
宋·潘玙
厌于奔走乐闲居,湖海交游任阔疏。燕去又为千里客,雁来谁寄一行书。青山对面如相识,白发无情亦懒梳。屋外有园三数亩,春风尽可学耕锄。
沈云趣
元·周权
逃名萧散客,结屋跨云根。风月供千首,乾坤寄一樽。孤钟临水寺,长笛落梅村。读易筠窗下,超然隔世喧。
和江进之杂咏(其一)
明·袁宏道
山亭处处挈胡床,不独游忙睡亦忙。官况易消如暴水,痴儿难长似黄杨。岩花盛日求长假,石榻开时见古方。掷却儒绅与巾子,添将冰水注茶汤。
后坊牧归
明·吴与弼
林泉随处境幽幽,争奈浮生不暇游。日日杖藜归去晚,野心端被白云留。
雨中访白庵金公
明·沈周
雨户无人应客挝,自遮明眼把楞伽。岁年漫度不知腊,天地无方何问家。鸭脚树高生茗果,虎须蒲久发仙花。一番相见一难得,莫怪赵州频唤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