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咏物
佳节
抒情
怀古
写山
写水
写月
节日
中秋
哲理
空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云谷中,几位贤士于中秋之夜聚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和哲理思考。首句“自有樵山古到今”,以“樵山”象征时间的久远,强调了自然与历史的永恒。接着,“中秋谁共此论斟”,点出中秋佳节,众人共聚一堂,饮酒论道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七贤聚会来诸路,千里源流话一心”,进一步描绘了贤士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围绕着共同的话题深入探讨,展现了他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这里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交流,更蕴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秋老兔光悬旧窟,时来驹隙爱分阴”,通过“秋老兔光”和“时来驹隙”的比喻,表达了时光易逝、珍惜当下之意。同时,也暗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充分利用每一刻,追求精神上的成长和满足。“空庭漏却松梢影,坐到无言意自深”,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庭院中只有松树的影子随风摇曳,众人虽未言语,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共鸣和感悟。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精神交流价值的高度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聚谈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时间、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庞嵩

679首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唐·许浑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木兰花慢·过济南·中秋咏月
明末清初·吴伟业
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
虞美人·中秋无月
宋·赵长卿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