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樵
旅
怀
五
首
(
其
四
)
江
城
北
面
是
山
家
,
细
雨
西
桥
石
路
斜
。
九
日
归
来
浇
绿
酒
,
几
年
人
去
落
黄
花
。
牙
签
旧
架
唯
馀
蠹
,
玉
树
空
庭
但
噪
鸦
。
犹
有
邻
翁
思
手
泽
,
壁
书
珍
重
与
笼
纱
。
写景
抒情
重阳节
城市
地点
山
石
珍惜
回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西樵山下的旅居生活,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往的追忆。首句“江城北面是山家”,简洁地勾勒出诗人的居住环境,远离喧嚣的江城,依傍宁静的山野,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的隐逸氛围。“细雨西桥石路斜”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西桥上蜿蜒曲折的石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九日归来浇绿酒,几年人去落黄花。”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九日归来”与“人去黄花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赏菊、饮酒祈福的日子,而如今却只能独自一人,借酒浇愁,感叹岁月无情。“牙签旧架唯馀蠹,玉树空庭但噪鸦。”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和失落的情绪。牙签旧架上的书籍只剩下蛀虫,玉树空旷的庭院里只有乌鸦的叫声,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犹有邻翁思手泽,壁书珍重与笼纱。”诗人虽然身处孤独,但仍有邻人相伴,这给了他一些慰藉。壁书和笼纱则是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象征,表明即使在逆境中,诗人仍然珍视与他人的联系和文化的延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旅居异乡的文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叠浪崖
清·爱新觉罗·弘历
层叠奇峰作浪形,大瀛海竖万寻青。渔人何物津轻问,祇合虚舟不繫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