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
伯
埭
澄
澜
上
照
天
生
波
,
宿
雨
未
尽
云
挼
摩
。
舟
行
清
晓
若
秋
晚
,
凉
意
得
自
湖
风
多
。
烟
声
槭
槭
暗
低
苇
,
露
光
泛
泛
明
初
荷
。
回
堤
树
蔼
与
平
接
,
直
疑
水
远
无
坡
陀
。
飞
鹇
翔
鹭
望
中
没
,
帆
影
瞥
又
樽
前
过
。
归
人
览
物
感
无
涘
,
曷
暇
吊
古
东
山
阿
?
写景
山水
写物
写植物
秋景
自然景色
动物
湖面景象
感慨抒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湖面的宁静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首句“澄澜上照天生波”,开篇即点出湖面的清澈与波光粼粼,仿佛天与湖面相接,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接着,“宿雨未尽云挼摩”描述了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舟行清晓若秋晚,凉意得自湖风多”两句,通过舟行于湖上的感受,将清晨的凉爽与秋季的凉意巧妙结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吹拂带来的清新与舒适。接下来,“烟声槭槭暗低苇,露光泛泛明初荷”描绘了湖边的景色,烟雾在芦苇间轻轻飘动,露珠在初开的荷花上闪烁,动静结合,富有诗意。“回堤树蔼与平接,直疑水远无坡陀”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堤岸上的树木与湖面相连,给人一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的错觉,增强了画面的广阔感。最后,“飞鹇翔鹭望中没,帆影瞥又樽前过”通过飞鸟与船只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归人览物感无涘,曷暇吊古东山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追思,归人面对如此美景,思绪万千,难以自已,既欣赏眼前的风光,也联想到了古代的历史遗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与历史的双重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湖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白鹭洲
明·陈桭
江畔芳洲水势分,洲前属玉自成群。联拳芳草疑残雪,接羽平沙似断云。鸥鸟伴中同皓皓,渔歌声里落纷纷。满怀诗景收难尽,浩荡烟波霭夕曛。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题江村风雨图
元末明初·刘基
日落千山风雨来,野昏林赤鸟飞回。风吹烟雾连天起,雨送雷霆入地回。龙母鲛绡云半湿,巫娥贝阙夜深开。暮寒燕子归华屋,愁绝馀花委碧苔。
洞仙歌·题横山草堂图
清·关锳
茅堂十笏,在晚山深处。门外萧萧水杨树。界琅玕多少、一半云栖,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侬家溪上屋,帘榭中间,也有青山乱无数。溪水半通桥,著个蜻蜓,还容得、竹床茶具。只可惜、秋.....
过王氏南园看竹刘以和携酒至共酌林间(其三)
明·刘崧
磊磊苍苔石,娟娟翠筱林。圃畦分晓色,邻屋借秋阴。日转游丝细,天寒聚雀深。独无三亩地,种汝伴清吟。
秋江曲
明·李畅
夜泛天高露湿衣,扁舟空载月明归。凄清何处一声笛,惊起前汀宿雁飞。
薄暮
清·郭仪霄
夜气忽昏潢,江洲入混茫。远镫归岸渡,明月照渔庄。沙鹭栖烟定,僧钟过水凉。苍然人独立,诗思满林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