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写景
山水
咏物
竹子
秋天的词
抒情的
寄赠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竹影扫秋月”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仙人诗”来形容这景象,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至今幽隐士,想像沙塘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情怀,仿佛在说,即便是在遥远的过去,那些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的隐士们,也会被这样的景色所吸引,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沙塘陂这样的静谧之地。“开轩笑长风,坐看山月吐。”这里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自在,他敞开窗户,迎着长风,静静地欣赏着山间升起的月亮,这份闲适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修篁出清姿,会作婆娑舞。”竹子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韵律,仿佛在月下翩翩起舞,展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美感,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莫遣儿辈觉,此乐无人知。”这句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孤独感,似乎在说,这样的美好与快乐,只有少数人能够领略,大多数人可能难以体会其中的深意。“谁家复多竹,风月同幽期。”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似乎在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在风月之下享受这份幽静与美好。“幸当语竹弟,俗士久暌阙。”诗人希望与竹子这位“兄弟”对话,表达对世俗的疏离与对自然的亲近。“主人倘无嫌,为扫石上月。”最后,诗人邀请主人一同欣赏月色,希望在这样美好的夜晚,能够与他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南剑程文学赴官富阳为赋短句
明·李默
鼓柁何人过越西,官程先宿富阳溪。江枫乱落翻红蓼,古道惊鸦出林杪。山堞行经风露馀,千家橘柚霜黄初。搴帷觱发青阳转,桃李含烟足芳甸。蔬盘毡席未为贫,谈经偃卧谁能嗔。松醪满篘君.....
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
明·刘崧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扫空婆娑.....
送僧归南岳寺
明·朱升
山路花香上衲衣,云深南岳一僧归。尘生古像开寒殿,风度闲房掩夕扉。踏雨棕鞋苔藓滑,炊香野饭稻粱肥。禅余犹转千声偈,总有游人得见稀。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
明·李流芳
寥落花间一草堂,喜看舟楫到江乡。春潮送客浑无信,寒菊怀人尚有香。十五松斋容啸傲,三千尘路费商量。凭君莫问行藏意,世事于今正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