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东
川
·
好
时
节
身
骑
骢
马
峨
眉
下
,
面
带
霜
威
卓
氏
前
。
虚
度
东
川
好
时
节
,
酒
楼
元
被
蜀
儿
眠
。
写景抒情
峨眉山
抒怀惜时
其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游历峨眉山下的景象。"身骑骢马峨眉下"一句,设定了一种宏伟壮丽的自然画卷,骢马雄健,峨眉山脉连绵,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面带霜威卓氏前"则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霜威可能象征着一种不受世俗羁绊的清冷与独立,而卓氏或许是古代的某位人物,此处诗人以之自比,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对卓氏那种超然物外、不染尘埃的品格的向往。"虚度东川好时节"一句,诗人在描述自己在美好时光中漫步于东川之间的情景。这里的“虚度”意味着随意游历,而非刻板的行程安排,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最后,"酒楼元被蜀儿眠"则是对诗人旅途中休憩场景的一种描写。酒楼作为古代文人聚集之地,在这里成为了诗人与当地蜀儿交流、沉醉于美好时光的所在。而“元被”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或是对未来某个时刻的期待,而“蜀儿眠”则让读者联想到了安详而宁静的情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怀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旅行和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状态的个性特点。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其五)
宋·李之仪
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留别雪堂呈子瞻
宋·释道潜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卧病
明·郑善夫
卧病困顿安足悲,武夷秀峰虚翠微。闭门伏枕费日月,问医寻方多是非。羁孤赖有任安好,荐拔恐为山公违。形容变化已如此,荷衣草榻吾去归。
沁园春·北征次留仙江陵见寄原韵
清·严绳孙
十载行藏,几度相看,邮亭一灯。任迷离缬眼,非花非雾,横斜世路,为谷为陵。湘佩徒捐,郢歌谁和,看到无心似未曾。归来好,过琵琶江浦,也湿吴绫。蛾眉淡后谁憎。只倦翮追飞感倍增。.....
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其四)
明·区大相
本买王猷宅,兼开蒋诩园。不须期二仲,好客但过门。
一剪梅·小窗
清·陆震
小窗雨歇绿全侵。半是桐阴。半是蕉阴。微风斜日坐孤吟。半是閒心。半是愁心。酒徒三五是知音。不是东寻。便是西寻。散时往往月都沉。不是杯深。便是谭深。
竹枝
清·路遴
石榴裙子曳斜晖,闲弄荷珠水满衣。一曲夜歌风正起,木兰舟上采莲归。
次韵周秀才
宋·陈造
暇日枝筇对摇落,衰年悲感为谁多。政疏里俗有嗫呫,身远贵游无孰何。耐病阻陪吹帽醉,祛愁聊复击樽歌。诗来起我湖海兴,梦逐狎鸥分白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