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线
西
佳节
抒情
怀古
情感
七夕节
秋节
节日抒情
写景抒情
自然
节令

赏析

这首诗名为《贺新郎·其一》巧夕雨,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它以精致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未能饮酒的聚会,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先,“可恨经年别”表达了诗人对于久违重逢的朋友或亲人的哀愁之情。接着“正安排、剖瓜植竹,拟酬佳节”则是描绘了一场筹备中的宴会,准备享受美好的时光。然而,“应为犁锄机杼懒,天遣阿香磨折”却转而表达了聚会未能如愿进行的遗憾。诗人通过“翻一饷、廉纤凄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寂寞金针红线女,枉玉箫、吹断秦楼月”则展现了诗人对手工艺匠的赞赏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寂寞”与“枉玉箫”都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哀伤的情绪。“清漏静,楚天阔。东皋且愿三农悦。”这几句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写,以及希望农事顺遂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农业生活的向往。最后,“任从渠、鹊桥蛛网,一番虚设。挽取天河聊为我,尽洗西风残热。”则是对那些徒劳无功的筹划和对未来的无奈感慨。而“休懊恼、云生巫峡。底用乞灵求太巧,看世人、弄巧多成拙”这几句,诗人通过自嘲和反思,表达了对于过度追求技艺完美的无益。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一场未能实现的聚会背后的人生况味。

李曾伯

788首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齐天乐·题家药坪问花词
清·戴延介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唐·白居易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山村独酌
宋·陆游
腰剑如今不换牛,固应万事一时休。孤舟惯作潇湘梦,骏马宁思鄠杜游。毁誉要须千载定,功名已向隔生求。石帆山下秋风晚,买酒看云自献酬。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菩萨蛮(其二)苏堤芙蓉
宋·高观国
红云半压秋波碧。艳妆泣露娇啼色。佳梦入仙城。风流石曼卿。宫袍呼醉醒。休卷西风锦。明日粉香残。六朝烟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