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抒情
写人
动物咏歌
情感赞颂
写水写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金华水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烟波老渔叟”,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烟波浩渺中一位年迈的渔翁独自垂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小舟如浮槎”一句,以小舟在水面上漂浮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渔翁生活的简朴与自在。“捕鱼无网罟,惟用水老鸦”两句,揭示了渔翁独特的捕鱼方式——利用水中的老鸦引诱鱼群,既体现了渔翁的智慧,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处的态度。“飞鸣向孤蓬,出没循浅沙”描绘了老鸦在孤舟旁飞翔鸣叫,时隐时现于浅沙之上的动态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潜鳞任小大,衔取不待乂”则通过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无论是大是小,都无需等待被捕捉的情景,表达了渔翁对生命的尊重与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一家老与幼,视此为生涯”点出了渔翁家庭的生活状态,他们以捕鱼为生,过着简单却充实的日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岂曰禽鸟性,驯狎自可嘉”一句,借由对老鸦的描述,表达了对渔翁及其家人生活态度的赞赏,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如同禽鸟般自然、和谐。“固知杜陵老,千载犹矜誇”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渔翁生活状态的认同与赞美,认为这种生活虽历经千年仍值得骄傲。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华渔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表达了对朴素、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

猜您喜欢

春日钟山人见过
明·李畅
閒引庭阴扫落花,春风词客到贫家。官衙一径惟栽竹,宦况三年正及瓜。玩世未应悬组绶,逃名端合卧烟霞。烦君为结东皋隐,自笑归来鬓已华。
山庄杂咏(其二)
明·王弘诲
自学为生理,因谙农圃情。时拟鹿门人,相从耦而耕。树艺与稼穑,小大名有营。择木羡高鸟,临水濯长缨。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贞。吾闻于陵子,灌园薄齐卿。亦.....
近村暮归
宋·陆游
莫笑山翁雪鬓繁,归休幸出上恩宽。鲎樽恰受三升酝,龟屋新裁二寸冠。僧阁煮茶同淡话,渔舟投钓卜清欢。还家欲作诸孙赠,村路累累柿未丹。
耘田者
清·爱新觉罗·弘历
老农炙背耘田苗,汗湿田土如流膏。广庭挥扇犹嫌暑,彼何为兮独不苦。独不苦兮无奈何,未见应比见者多。农兮农兮良苦辛,惭愧身为玉食人。
山行憩田舍老父出迎以黄柑白酒为饷
宋·孙觌
藜杖扶来雪满簪,谆谆好语意深深。酒倾白堕杯行玉,橘破黄苞坐饤金。醉起莫辞田父肘,甘馀须识野人心。匆匆不尽遮留意,挽袖丁宁更一临。
渊明归去来图
元·吴存
五斗轻敝屣,吾腰重千金。摇摇一叶舟,载此无弦琴。是非有万古,不在昨与今。易写彭泽兴,难写东篱心。
黄元卿过访村居二首(其二)
明·欧必元
喜得中宵饮,因闻鸡犬喧。烟萝三亩宅,水竹数家村。剪烛供吟兴,烹茶续话言。未能留信宿,安敢望平原。
寄开化余遵道
宋·赵抃
野老余遵道,人微德义尊。家居青嶂底,身在白云根。盛事传闾里,昌期付子孙。不烦迂步远,此去自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