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咏史怀古
读书励志
赞颂人物
边塞战争
抒情言志

赏析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诗,通过对李唐时期汾阳王郭子仪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景仰和对奸佞的批判。首句“李唐将相分忠佞,功盖寰区谁最盛”概括了历史背景,强调郭子仪在唐朝功勋卓著,被誉为忠臣典范。接着,“汾阳器宇真天人,二十四考中书令”描绘了郭子仪的威仪和他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二十四年的中书令任职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才能。然而,诗人也指出,“万乘何如懒作家,恣渠野鹿衔宫花”,暗讽当时的君主懒于政事,导致佞臣得势,忠良远离。“渔阳一旦猪龙起,若个捐躯报天子”预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诗人感慨郭子仪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长安回首没烟尘,花萼楼前闹如市”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京城景象,与郭子仪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唯公仗节勤王室,沥血感天天亦泣”高度赞扬了郭子仪的忠诚和英勇,连上天也为之动容。“唐天几坠公重扶,唐社将屋公重图”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挽救唐朝社稷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招之不来麾不去,心与博陆应同符”借用典故,表示郭子仪的决心坚定不移,其品格与古代名臣霍光相似。整首诗通过历史叙述和生动描绘,展现了郭子仪的忠贞与英勇,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诗人以华州祠堂为背景,寄托了自己的景仰之情,并借此表达对忠臣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