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
读
唐
史
而
每
叹
汾
阳
功
满
天
地
忠
贯
日
星
实
后
之
尚
父
也
予
过
华
州
敬
谒
祠
下
噫
伟
人
不
作
而
其
堂
堂
大
节
殆
与
华
岳
争
高
矣
因
作
长
歌
以
寓
景
仰
之
私
云
李
唐
将
相
分
忠
佞
,
功
盖
寰
区
谁
最
盛
。
汾
阳
器
宇
真
天
人
,
二
十
四
考
中
书
令
。
万
乘
何
如
懒
作
家
,
恣
渠
野
鹿
衔
宫
花
。
佞
臣
进
幸
忠
臣
远
,
从
此
乾
坤
如
溃
瓜
。
渔
阳
一
旦
猪
龙
起
,
若
个
捐
躯
报
天
子
。
长
安
回
首
没
烟
尘
,
花
萼
楼
前
闹
如
市
。
唯
公
仗
节
勤
王
室
,
沥
血
感
天
天
亦
泣
。
军
前
免
胄
示
诸
酋
,
诚
信
真
能
贯
金
石
。
唐
天
几
坠
公
重
扶
,
唐
社
将
屋
公
重
图
。
招
之
不
来
麾
不
去
,
心
与
博
陆
应
同
符
。
八
百
年
来
祠
有
祝
,
寒
鸦
故
里
栖
乔
木
。
路
人
下
马
拜
寝
门
,
不
似
崇
韬
多
浪
哭
。
我
来
聊
尔
驻
鸾
旂
,
心
香
一
瓣
兴
遐
思
。
人
臣
徇
国
尽
如
此
,
虽
有
颠
隮
非
至
危
。
咏史怀古
读书励志
赞颂人物
边塞战争
抒情言志
赏析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诗,通过对李唐时期汾阳王郭子仪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景仰和对奸佞的批判。首句“李唐将相分忠佞,功盖寰区谁最盛”概括了历史背景,强调郭子仪在唐朝功勋卓著,被誉为忠臣典范。接着,“汾阳器宇真天人,二十四考中书令”描绘了郭子仪的威仪和他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二十四年的中书令任职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才能。然而,诗人也指出,“万乘何如懒作家,恣渠野鹿衔宫花”,暗讽当时的君主懒于政事,导致佞臣得势,忠良远离。“渔阳一旦猪龙起,若个捐躯报天子”预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诗人感慨郭子仪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长安回首没烟尘,花萼楼前闹如市”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京城景象,与郭子仪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唯公仗节勤王室,沥血感天天亦泣”高度赞扬了郭子仪的忠诚和英勇,连上天也为之动容。“唐天几坠公重扶,唐社将屋公重图”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挽救唐朝社稷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招之不来麾不去,心与博陆应同符”借用典故,表示郭子仪的决心坚定不移,其品格与古代名臣霍光相似。整首诗通过历史叙述和生动描绘,展现了郭子仪的忠贞与英勇,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诗人以华州祠堂为背景,寄托了自己的景仰之情,并借此表达对忠臣的崇高评价。
猜您喜欢
醉歌
宋·陆游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
咏史(其二)祭遵
宋末元初·陈普
琤琤壶矢柳营春,十万貔貅不动尘。世祖功臣三十六,谁为韦裤布衣人。
严子陵(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梅市仙人是妇翁,垂竿不愧逸民风。富春江上台千尺,长为君王峙碧空。
读史十首(其一)晏婴
明·童轩
慎守封疆欲霸齐,故于宣圣惜尼溪。从来为国求贤意,笑杀当年拥盖妻。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一)
唐·许棠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传守旧规。
咏史(其四)曹操
宋末元初·陈普
濮阳火里又潼关,几度鲸牙虎口间。铜雀台前闲极目,惊魂犹绕白狼山。
咏史(其一)荀彧
宋末元初·陈普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道争知却是迷。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咏史(其六)武帝
宋末元初·陈普
几多爱子出萧关,山积胡沙骨未还。好把望思台上泪,随风北去洒阴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