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家
傲
(
其
二
)
送
春
六
曲
不
是
花
开
常
殢
酒
。
只
愁
花
尽
春
将
暮
。
把
酒
酬
春
无
好
句
。
春
且
住
。
尊
前
听
我
歌
金
缕
。
醉
眼
看
花
如
隔
雾
。
明
朝
酒
醒
那
堪
觑
。
早
是
閒
愁
无
著
处
。
云
不
去
。
黄
昏
更
下
廉
纤
雨
。
写景抒情
春天写花
怀古情感
离别送别
赞美景物
婉约抒怀
季节转换
赏析
这首金末元初的词作《渔家傲·其二》(送春六曲)由段克己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无奈。首句“不是花开常殢酒”,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试图留住春光的心情。次句“只愁花尽春将暮”直接抒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忧虑。“把酒酬春无好句”写出了诗人面对春景虽有饮酒之兴,却难以找到恰当的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流露出一种艺术上的苦闷。他恳求春光“春且住”,希望时间暂停,以便能更好地欣赏和珍惜。“尊前听我歌金缕”描绘出诗人借歌声挽留春意的场景,然而“醉眼看花如隔雾”又暗示了醉酒后的朦胧视线,使得眼前的美景也变得模糊不清。词人预见到“明朝酒醒那堪觑”,醒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景象,这无疑加深了他的哀愁。最后两句“早是閒愁无著处。云不去。黄昏更下廉纤雨”,诗人感叹闲散的愁绪无处安放,而天空中的云也不肯离去,预示着黄昏时分细雨纷飞,这凄凉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送春的悲凉气氛。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惆怅。
段克己
183首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猜您喜欢
别调曲
清·顾铤
枇杷花底晓霜清,相送郎行一曙星。喔喔邻鸡声不断,摇鞭应过短长亭。一重帘隔是天涯,帘外漫漫杨柳花。乱扑人衣与人面,不知吹落在谁家。妾家本在小长干,过得江来春又阑。欲将一书凭.....
次韵韩毅伯别许宣教
宋·王炎
自说羁怀老更慵,淮山入梦碧丛丛。一尊醽醁人将别,三叠阳关曲易终。此去若无鸿雁信,相望未免马牛风。耕云钓月平生事,我亦谋归古歙中。
送金员外归泉南(其一)
明·来复
曾说西游过月支,宴酣花市踏春归。兜罗香带蔷薇露,犹是戎王旧赐衣。
乙卯正月别子融
宋·陈文蔚
相逢便欲作归谋,为子慇勤一日留。山好不妨和雨看,水平重得绕湖游。酒须更放微醺饮,诗亦无劳著意求。别去不愁山水隔,兴来径理雪中舟。
拟古次韵六首(其四)
元·安熙
采柏空岩下,倚竹荒庭前。人生非金石,君心讵能坚。君心或有渝,贱妾终不疏。天地一瞬息,今古一长途。借问离别苦,君心竟焉如。不见园中树,日日争华敷。秋风一夕至,已逐严霜枯。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