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北
口
迤
南
一
带
群
山
秀
峙
松
栝
特
盛
我
行
趋
而
东
,
朝
晖
射
我
西
。
群
峰
侧
面
出
,
云
气
高
不
低
。
其
下
覆
松
栝
,
寒
重
翠
屡
迷
。
残
雪
时
一
片
,
皎
若
孤
鹤
栖
。
茅
屋
四
五
家
,
樵
汲
相
提
携
。
风
吹
斧
声
堕
,
林
束
炊
烟
齐
。
不
谓
塞
上
山
,
有
此
物
外
蹊
。
冥
冥
若
相
系
,
迹
往
神
为
稽
。
写景
山水
群山
自然景色
动植物
春雪
物外蹊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吴锡麒的《古北口迤南一带群山秀峙松栝特盛》描绘了诗人向东行进时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展现了日出东方的明亮景象,与诗人移动的方向形成对比。接着,“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描绘了山峰层叠,云雾缭绕的动态画面,给人以深远之感。“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写出了山脚下的松树和桧木在寒气中苍翠欲滴,令人目眩神迷。接下来,“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运用比喻,将残雪比作孤鹤,增添了静谧而孤独的意境。“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则转向了人间烟火,几户人家分布在山间,人们互相帮助打柴汲水,生活气息浓厚。诗人进一步赞叹:“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风中的斧声和袅袅炊烟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意外和惊喜,仿佛在这边塞之地发现了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深契合,以及对探索未知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北口一带山川的秀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吴锡麒
18首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吴锡麒天姿超迈,吟咏至老不倦,能诗,尤工倚声,诗笔清淡秀丽,古体有时藻采丰赡,代表作如《双忠祠》、《凤凰山怀古》、《观夜潮》、《读放翁集》等。在浙派诗人中,能继朱(彝尊)、杭(世骏)、厉(鹗)之后,自成一家。亦能词,但不如其诗和骈体文的著名。吴锡麒骈文颇著称,吴鼒称赞说:“不矜奇,不恃博,词必泽于经史,体必准乎古初,……合汉魏六朝唐人为一炉冶之。”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猜您喜欢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溪上
元·刘因
坐久苍苔如见侵,携筇随水就轻阴。松风自厌滩声小,云影旋移山色深。
汉宫春·庚午春阴郊行过颐和园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云重天垂,怪巍楼不见,春入平湖。湖边麦畦涨绿,犹带霜腴。惺忪柳眼,倩东风重染花须。青石上,泉流暗壁,依稀人境清殊。堪笑昔年仙侣,但高吟楚些,谁解吴歈。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
小园
宋·陈宓
小园何事得佳名,环似莆溪一水清。帖帖飞鸢迷上下,翩翩游艇探空明。杯盘白处松生影,衣袂凉时竹有声。更约乘轩卫君子,安舆往来要将迎。
春雨和钱屿沙编修韵
清·曹庭枢
两两溪边水鸟呼,渐看檐际湿模糊。凭栏花重红疑滴,隔座山横翠欲无。吟苦纵愁春冷淡,病多偏稳睡工夫。卷帘自爱虚无景,未要潇湘入画图。
栖霞山夜坐
唐·灵一
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其五)
宋·杨万里
山行政好又逢溪,况是危峰斗下时。知与此溪有何隙,遣它不去祗相随。
第五十六曹溪意旨颂
宋·释义青
重峰层仞插寒空,塔锁深云势莫穷。千古松声来有韵,万年溪水去无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