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情感
山水
秋天
咏物
闺怨
母爱
写花
黄菊
写山
青山
写风

赏析

这首清代李氏(熊祚廷室)的《寒月夜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感伤的秋夜画面。首句“宵分蟾影印虚庭”,写的是深夜时分,明亮的月光如蟾蜍倒映在空旷的庭院中,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诗人独倚小亭,沉醉于这皎洁的月光,流露出对清寂的喜爱。接下来,“惭对青山头已白”,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届老境,与青翠的山色形成对比,流露出一丝自惭和无奈。他闷坐亭中,目光落在黄菊上,虽然菊花依旧青翠,却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烟拖暮霭笼寒柳,风漾幽池蹴细萍”两句,通过烟雾笼罩的寒柳和微风吹动的池面浮萍,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诗人的心境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起伏,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转为内心的孤寂。最后,“不叹空闺多寂寞,教儿犹喜有遗经”,诗人虽然身处空寂的闺房,却不因寂寞而哀叹,反而欣慰于能教育后代,传承知识。这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使得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积极的人生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坚韧,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