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三
江
口
南
下
日
出
漾
清
渚
,
三
江
帆
正
开
。
白
怜
茅
步
过
,
青
见
苧
萝
来
。
海
气
如
秋
雨
,
春
潮
似
薄
雷
。
空
馀
好
山
水
,
已
是
越
中
回
。
山水写景
地点描述
春天写景
情感表达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三江口日出时分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首句“日出漾清渚”以日出之景为引子,点明时间与地点,清渚在阳光照耀下泛起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三江帆正开”描绘了船只在宽阔的江面上航行的景象,既表现了水道的辽阔,也暗示着人们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白怜茅步过,青见苧萝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白雾轻拂过茅草,青色的山峦仿佛是苧萝仙子的降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色彩对比,更通过“怜”、“见”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敬畏之心。“海气如秋雨,春潮似薄雷”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三江口的景象与更广阔的自然景观相联系。海气如同秋雨般弥漫,春潮则像轻雷般涌动,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生命力的勃发与循环不息。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以及时间流转中的永恒之美。最后,“空馀好山水,已是越中回”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对美好山水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回归之意。这里的“好山水”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普遍追求和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江口日出时分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朱长春
31首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猜您喜欢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和同省秋省宿
宋·朱胜非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赠郭高叔三首(其一)
宋·陈造
护香深閤写乌丝,有底朱楼望得知。与问天津倚栏客,庸非青琐窃桃儿。
别青州妓段东美(其二)
唐·薛宜僚
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不须更向沧溟望,惆怅欢情恰一年。
春雨遣兴
宋·陈宗远
静看何物不关情,屋角青梅子已成。巢拂旧尘迎社燕,花移新树欲流莺。寒生帘幕深春雨,暖卜园林甚日晴。病起无聊休把酒,东君去住亦堪惊。
春兴(其一)
明·虞堪
詹尹如何为卜休,闲身犹住海边楼。一春风雨知多少,花落莺啼并作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